淇县:多维度织密乡村治理网 绘就和美家园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0:4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0: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治理是基层建设的“关键一环”,淇县西岗镇包公庙村立足本村实际,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抓手,统筹推进矛盾调解、安全防控、文化建设、移风易俗与服务升级,构建起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多维度乡村治理体系,让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更添“文明厚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乡土调解“接地气”,矛盾化解在基层。该村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组建起一支“接地气、懂民情”的调解队伍,创新采用“拉家常、摆道理”的乡土调解法,把调解现场搬到村民院落、田间地头。面对邻里宅基地纠纷、家庭琐事矛盾等问题,调解队员不搞“生硬说教”,而是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讲政策、析利弊。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5起。

警民联动“筑防线”,安全防控无死角。该村依托镇派出所在村域优势,与民警深度联动,构建起常态化防控模式。针对节假日、农忙等特殊时段,还会加密巡逻频次,精准防范盗窃、消防安全等风险。今年以来,村警联合开展治安巡逻50余次,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8处,未发生治安案件,村民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文化赋能“润人心”,基层治理有“深度”。该村深挖村内北宋古建包公祠的文化资源,以“清正廉明、一心为民”的包公精神为核心,将移风易俗融入“家风讲堂”“法治道德宣讲”活动。通过讲述包公故事、解读传统美德,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动力。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文化活动5场,覆盖群众200余人次。

硬件升级“优服务”,便民利民暖人心。该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硬件设施改造,硬化道路1.5公里、绿化街区500米、安装路灯54盏,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同时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矛盾调解、网格管理、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综治中心,设立调解室、监控研判室、群众接待厅,配齐网格员。借助“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如今的淇县西岗镇包公庙村,以多维度治理体系为支撑,呈现出“矛盾少、治安好、文化兴、服务优”的良好局面。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优化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努力绘就更加和谐美好的乡村新图景。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