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市场空间打开 海博思创投身多场景“蓝海”布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6: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6: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储能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旺盛需求推动优质储能企业全面进入满产满销模式。近年来,海博思创北京房山智能制造基地在市场、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展现出行业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该发展目标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今年以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对高质量储能设备的需求都出现了快速增长。

“这是多重利好叠加的结果。”海博思创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介绍,“从二季度开始,公司就进入满产满销的状态。我们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底装机规模较2024年底实现翻番以上增长。另一方面,储能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光储融合项目加速落地、算力中心对绿电比例要求提升、绿色矿山与油田的能源改造需求释放,这些新兴场景将成为推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还明确,将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目前,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多地都在探索如何多元化增加储能参与市场的收入,提升储能电站的运营效益。

张剑辉表示,当储能系统获得了独立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资格,不仅为企业打开了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服务的新空间,也使得新型储能的投资收益属性逐步凸显,吸引越来越多资金涌入储能电站建设领域。

面对行业新机遇,海博思创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据张剑辉介绍:“针对储能电站后期的运维服务和电力交易,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数据基础,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电站运行数据,海博思创可以多维度提升储能电站的效率、寿命、可靠性,真正发挥储能系统在电力现货交易中的价值。”

新型储能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张剑辉分析,随着新能源需求的增长,峰谷价差、容量电价等模式的推进,这种“低波动、可预期”的收益特性,相对契合长期资本对风险可控、回报稳定的需求,推动社会资本持续入场。我们非常看好新型储能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未来前景。

行业专家表示,这种多元化收益模式将为储能产业打造一个“储得进、放得出、能盈利”的健康发展生态。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