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原建设 新疆自治区标准化工地观摩活动走进中建二局赛里木湖酒店项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6: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6: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5日,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建筑业协会主办,中建二局联合承办的“党建引领 建筑搭台 文旅唱戏”标准化工地观摩会再在中建二局赛里木湖酒店集群项目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卢豫玲,各地州市建筑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领域专家、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代表约150人参加观摩。

观摩现场设置了钢筋加工棚展示区、5G智慧展厅、安全体验区、质量展示区等多版块区域,集中呈现了项目在安全标准化建设、绿色施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标杆做法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获得了与会者一致的认可。

因地制宜,狠抓关键时期

项目地处赛里木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气候条件严苛——常年平均温度较新疆全区低8℃-15℃,有效施工周期较其他地区缩短近两个月。为突破工期瓶颈,项目创新采用“大平段统筹+小流水段推进”的复合管理模式,紧盯7-9月黄金施工期,以“短平快”节奏高效调配人、机、料资源,最大限度压缩无效工期,确保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针对区域频发的大风极端天气,项目建立“双保障”机制,一方面根据施工进度动态储备7天用量的施工物料,通过循环补充确保供应链稳定,避免大风影响运输导致的物料短缺;另一方面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天气变化,动态调整现场施工人员配置与夜间施工时段,凭借精准管控,提前7天完成正负零节点突破,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加持,守关键防风险

项目选址海拔2100米以上的山地,场地南低北高、高度差达20米,且土质成分复杂,场平工程难度极大。为实现精准施工,技术团队先根据4个单体工程的建设要求逐一测算标高,再由BIM工程师绘制三维施工图,明确开挖深度与范围,确保全场标高统一;同时创新采用“北挖南填”工艺,将开挖产生的符合回填标准的角砾土层及时夯实利用,仅用10天便高效完成场平工作,既节省资源又缩短工期。

面对飓风天气对施工安全的威胁,项目技术团队对外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将常规1.8米高、1.5米跨度的外架单元,调整为高度、跨度均1.4米的高密度单元,大幅提升外架抗风稳定性。同时将传统钢板网替换为更轻便的密目网,在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降低极端天气下外架受风荷载,从技术层面化解安全风险。

智慧赋能,打造智能标杆

项目以“智慧建造”为核心,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 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工地平台”中枢系统,集成塔吊安全监测、全区域在线视频监控、智能安全帽、智能回弹仪、智能地磅等20余项智能设备与系统。通过该平台,项目实现日检、周检、月检隐患排查整治数据可视化,隐患整改率与闭环效率提升20%以上,为安全生产筑牢“数字防线”。

BIM技术应用建设生命全周期。在混凝土浇筑前,技术团队利用BIM技术模拟模板搭建全过程,通过三维模型提前规划布置方案、优化施工细节,较传统配模方式减少近2%的材料损耗;同时引入 4D 进度模拟技术,结合全息投影设备,向与会嘉宾直观展示项目从场地平整到主体施工的全过程建设情况,让“智慧建造”成果可感、可触。(图片由李盼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