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阳光国企 2.0”:穿透式监管的 “刚柔并济” 实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09: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09: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过去填资产报表跨 3 系统,现在数据自动抓取,工作量减了八成!” 徐州市属国企基层人员的反馈,凸显 “阳光国企 2.0” 平台的变革价值。在国企改革纵深推进阶段,徐州国资委以该平台为核心,构建兼具刚性约束与活力空间的穿透式监管体系,覆盖 9 大集团、298 项核心指标实时监测,“黄 - 橙 - 红” 三级预警筑牢风险防线,为全国国资监管提供可复制的 “徐州样本”。

一、破局:三大认知革新锚定监管方向

围绕国务院国资委 “探索穿透式监管” 要求,徐州摒弃形式化、一刀切误区,以三大创新厘清逻辑:将 “三重一大” 从 “会议记录” 升级为全流程线上闭环,通过材料同步上传、外部董事 3 天反馈、合规前置审查,实现重大投资不合规即 “卡壳”,确保决策可追溯、风险可防控;梳理 13 项重大事项清单,企业合并、破产等 7 项 “不可授权”,其余交由企业自主决策,依托外部董事机制实现 “到位不越位”,避免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优先监管重大决策与风险点,如投资监管仅跟踪合规性与资金效率,不干预经营细节,平衡风险防控与企业活力。

二、落地:四项举措打通监管堵点

紧扣 “实用、协同” 原则,推动监管与经营深度融合:打通企业 OA、财务等系统 “数据烟囱”,资产信息自动同步形成 “全市资产地图”,“三重一大” 数据实时共享,防数据失真、解重复填报之困;模块开发前明确 “国资关切、企业需求”,债务模块聚焦融资全流程预警,投资模块跟踪项目进度与资金使用,杜绝无用功能;系统开发前先修订 “三重一大” 制度、梳理监管流程,形成标准化模板后固化上线,要求委机关与企业 “一把手” 牵头,保障执行高效;企业申报重大投资时,材料一次提交同步至监管模块,审核意见实时回传,实现 “一次网办、全程协同”。

三、核心功能:六大穿透构建全维度监管体系

“阳光国企 2.0” 通过六大功能实现全维度穿透监管:数据整合上,建覆盖 9 大集团、14 个数据域的标准化数据仓库,整合财务、投资等核心数据,打通子公司财务、ERP 系统,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文件关键信息,实现 298 项指标实时采集;流程穿透上,将 “三重一大” 嵌入企业 OA 并对接国资委平台,覆盖决策前审查、决策中监督、决策后评价,实现全程留痕;权责穿透上,构建 “市 - 集团 - 子公司” 三级授权体系,明确责任清单与备案机制,结合内控自查与外部审计,形成 126 条监管红线分级预警;风险穿透上,用大模型知识图谱建 17 个预警模型,覆盖合规、市场、经营风险,风险识别效率提升 300%,防范资金空转、重复投资;业务穿透上,以非侵入式技术融合业务系统,“阳光投资” 归档项目建风险模型,采购信息透明化录入合同与供应商资质,“资金监测系统” 全链条跟踪账户并预警异常;公文穿透上,建 “市级中枢 - 区县节点” 架构,区县调用市级合规指标库降成本,企业通过数据自动提交系统完成后台审核。

四、展望:从 “徐州样本” 到全国经验

早在 2022 年底,徐州便启动 “阳光国企 2.0” 规划,与 2024 年国务院国资委 “穿透式监管” 部署高度契合,目前正建国资监管 AI 大模型、推动平台向区县延伸。实践表明,穿透式监管是 “护航舰” 而非 “束缚绳”,徐州以问题为导向、业务为驱动、清晰划边界,为地方国资平衡规范与发展提供路径,其经验为全国国企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