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小发丝”撬动大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9 11:0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29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6日,走进河南省禹州市神龙发制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园区,标准化生产车间井然有序,员工餐厅飘出阵阵饭菜香,宿舍楼温馨舒适,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公司400多名员工涵盖老中青,尤以女工居多,基本来自附近镇村。”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女工凭借娴熟技术和吃苦精神,月均收入超6000元,技术骨干月薪更是突破万元,生动诠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50多岁的刘金花来自禹州市发制品产业园区周边村庄,在打发车间内只见她指尖翻飞,一缕缕假发被梳理成型、拍打平整。“像我这个年纪,守着家每月还能挣六七千,前年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日子过得美美的!”这一切,正是禹州市发制品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生动注脚。

禹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发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拥有规模以上发制品企业150多家,产品远销北美、欧盟、非洲、东南亚等地,贸易伙伴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从原料收购、加工生产到外贸出口、跨境电商的完整产业链。禹州市发制品协会会长申云雷透露:“2024年全市档发产业完成总产值66.7亿元,仅产业园区就可带动近万人稳定就业。”更令人瞩目的是,产业辐射效应催生出周边乡镇“村村有作坊、户户有能人”的景象。

在禹州市褚河街道刘运庄村的家庭作坊里,80多岁的王奶奶戴着老花镜分拣发丝,笑意盈盈:“手速慢也能月挣八九百,活动手脚还能赚零花钱。”据悉,该村有80%村民从事档发生产,男女老少都能在这个产业体系中找到适配的岗位。这种“家门口就业”模式,让村民兼顾家庭与创收,优越感和幸福感满满。

“大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小作坊则以其灵活的经营模式、贴近市场的优势,成为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补充。”禹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假发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未来将通过技能培训、电商孵化等举措,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升级,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禹州的假发产品涵盖工艺发条、发块、发套、配饰发、教习头等数百个花色品种,不仅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就业网、幸福网。截至2024年,禹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发制品生产出口基地,产业已覆盖发制品产业园区附近10余个乡镇,带动超2.5万人在家门口就业,生动诠释“小发丝”撬动大民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