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至23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2名硕博研究生组成专项课题组前往福州,参加由共青团福州市委主办的“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走访式社会实践。在此期间,学子们秉持知行合一的精神,深入政府机关、协会组织、创业基地与乡村一线,通过实地观察、倾听对话和思考建言,亲身感受福州在青年融合道路上的创新实践与温暖故事。
01 知行榕城:亲见融合新貌 感受发展脉动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围绕青年交流互动、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取得显著成效,日益成为广大青年人才追逐梦想、施展才华的理想选择。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多个代表性地点,从不同维度感知福州推动青年融合发展的扎实努力与丰硕成果
团队首先来到位于闽清县雄江镇的乡建乡创合作示范项目。来自各地的创意团队深入乡村,借助创新设计与产业运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青年人才携手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连江县黄岐镇,团队走访了对外的客运码头,详细了解“黄岐航线”的日常运营与人员往来情况。码头上通关顺畅、交流活跃的氛围,令大家感受到区域互联互通的密切与便捷,也更加体会到福州在促进交流融合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
随后,团队走进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从宏观视角了解城市发展规划与青年人才工作布局。队员们还参访了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这里不仅是政策咨询与资源对接的平台,更是创业孵化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团队深刻感受到福州为支持青年创业所提供的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通过一系列实地走访,实践团队直观感受到福州借助产业赋能、空间融合、服务配套与便捷往来等多重路径,积极构建青年交流交往、就业创业与社会融入的优良生态。每一步探索与实践,都在不断夯实人才汇聚、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
02 对话一线:直面政策前沿 共绘融合愿景
除了实地参访,深入职能部门开展座谈交流也是本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团队先后与团委、人社、住建等相关单位业务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系统了解福州在支持青年发展、优化服务保障方面的政策设计与实施成效。
与团市委座谈交流中,实践团队全面了解了近年来福州市在打造海峡青年连心汇等青年交流平台,推进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思路、具体举措和取得成效,交流了各地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探讨了下一步如何依托福州优势,进一步增强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与服务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青年交流与服务网络。
在市人社局,同学们全面了解了福州面向青年人才推出的专项就业服务政策,包括年度优质岗位征集与发布、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多层次人才对接平台搭建等,切实帮助青年在福州稳定就业、扎根成长。在市住建局,团队重点调研了福州构建的覆盖“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座谈中还深入探讨了“乡建乡创”合作模式,来自不同地域的团队以“顾问”和“协作者”身份,从产业培育、社区营造等多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8月21日,实践团队走进市台办,从更宏观和战略的角度认识了福州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的整体布局。台办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介绍,福州市以打造“第一家园”为目标,充分发挥“海峡青年荟”等品牌项目的引领作用。依托地缘近、血缘亲、政策优的独特优势,福州构建了全方位支持体系,目前已建成19个青年创业基地,提供从创业孵化、住房保障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服务,稳步推动在榕海峡青年从“引进来”到“发展好”、“留得住”的深入融合。
通过一系列座谈交流,实践团队不仅深入了解到福州在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也真切体会到福州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推动青年人才从“走近”到“融进”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苟煜恒表示:“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很荣幸能见证并参与这一过程,也将积极思考如何以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为促进人才汇聚、助力城市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03 履践致远:汇聚青春智慧 助力融合新程
七天的走访让队员们对青年人才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有了更真切的体会。队员们带着问题来、捧着答案走,深刻认识到青年融合发展不仅是政策的设计与平台的搭建,更关键的是心灵的沟通与价值的共鸣。他们看到,从创业基地到田间地头,从政务窗口到码头口岸,福州的每一处实践都在传递着开放包容、携手共进的理念。
福州之行结束,但思考与实践并未止步。同学们将带着一线的观察和真诚的对话返回校园,把鲜活的案例和真问题带入学术研究,努力形成有价值、可操作的调研成果。他们希望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传递青年人才合作奋斗、共同成长的故事,为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上推动城市与青年融合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图片由2025年“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走访实践队吴睿琪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