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南水北调干渠管道桥工程转体成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5 17: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25 17: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9月23日,在平顶山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网项目建设现场,一项关键控制性工程——跨越南水北调干渠的管道桥工程,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体时刻。在平顶山市城市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河南科维达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领导,以及一百五十余名参建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一场精度与力量交织的“空中芭蕾”精彩上演。经过77分钟的精准操控,两岸分别重达1.1万吨的梁体平稳旋转59°和77°,成功实现转体,最终实现精准合龙,标志着该工程履约取得关键性突破,为全线供热管网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桥梁转体施工以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精度控制严著称,而本工程更面临均布荷载大、紧邻南水北调干渠保护区等特殊挑战,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牵动工程质量与生态安全。面对重重考验,项目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破难题:通过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推演,将球铰安装顶面误差严格控制在1毫米之内;有序完成35万米钢绞线张拉,精准安装2480根不同长度的预应力钢棒;借助聚四氟乙烯耐磨板显著降低摩擦阻力,配合连续张拉千斤顶将转体速度稳定维持在1°/min;同时,依托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数控系统,对桥体姿态、转体速度、应力变化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最终确保两岸梁体以不同角度同步转体到位,整个过程安全可控、一气呵成。

在工期紧张、任务繁重、多工序交叉作业的复杂环境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分公司靠前指挥,统筹协调各类资源。项目部则以匠心管理为抓手,将精细化管理贯穿施工全程。在策划阶段,便联合设计、监理单位开展多轮研讨,将工程科学分解为150项工序实施精准管控;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每日生产例会、每周进度例会等机制,及时复盘进展、研判偏差、调配资源,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细筹划与动态调控,项目成功克服夏季高温、汛期降雨和外部协调等多重困难,最终使转体节点工期比原计划提前7天圆满完成。

安全生产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项目部始终以“零事故”为目标,持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双重预防机制。通过组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考核激励,全面提升安全意识;针对现浇箱梁模板支架、桥体转体等危大工程,严格编制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确保技术方案安全可靠;同时,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日巡查、周排查、月检查”隐患排查机制,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建工作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项目部坚持“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推动党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安全督查,强化现场管理;结合工程难点开展“党建+生产攻坚”劳动竞赛,激发党员先锋队示范效应,营造“大干100天”的攻坚氛围;项目部还积极践行“幸福安装”理念,常态化开展“五必送四必访”关怀活动,依托节日组织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此次管道桥转体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的成果,也是参建各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生动体现。展望后续工程,项目部将继续秉持精益建造理念,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向平顶山人民交付一项优质工程、放心工程、民生工程。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