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梨膏糖用‘膏浆蜜炼’古方熬制,清凉甘甜又舒爽,您尝一口保准甜到心里!”9月23日,河南省禹州市体育馆内的许昌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展区里,苌庄镇河南沐康堂梨膏糖食品有限公司销售人员魏天娇,手捧晶莹剔透的糖块,热情地向过往游客介绍。
秋分时节,颍河两岸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许昌市2025年“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落地禹州,集中展示了来自各县(市、区)的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及“许农臻选”特色商品。展销产品涵盖薯制品、蜂制品、小杂粮、时令果蔬、奶制品、牛肉、中药饮片等20多个品类,共设展位110余个。
在欢庆的氛围中,“丰收”早已不止是产量数字,更化作延伸的产业链、响亮的品牌和农民脸上灿烂的笑容。传统农特产品在匠心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真正“酿”出了乡村振兴的甘甜新滋味。
一颗梨膏糖的“七十二变”:从农作物到健康佳品
“这野菊花采自咱苌庄镇的山上,薏米、小麦仁也是自家地里纯有机种植的。”在梨膏糖展位前,魏天娇逐一介绍着十味原料的来源。这些梨膏糖以砀山酥梨熬制的纯梨膏为基底,融入“药食同源”理念,添加金银花、罗汉果、桔梗、甘草等中草药成分;同时创新加入怀山药、番薯、山菊花、枸杞等本土食材,打造出多口味产品,让梨膏糖口感更丰富、滋润更柔和。
在苌庄镇的标准化加工车间,鲜梨或者梨膏与中药材经清洗、榨汁、过滤、古法熬制等多道工序,最终蜕变为色泽透亮、能润肺止咳的苌庄糖梨膏。这一“变”,不仅是形态的改变,更是价值的跃升。产业链的延伸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成功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食品品牌,实实在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据了解,2024年该公司销售收入约600万元,带动500余人就业。
一味中药的“链式”跃迁:从“田间草”到“道地药”
梨膏糖的“七十二变”展现了农产品加工的深度,而展馆内另一角,禹州市中瑞农业园林有限公司展出的“宸都中瑞”系列中药饮片,则诠释了中药材产业通过“接二连三”(即农业连接工业、延伸服务业)形成的强劲韧性与活力。
“药材好,药才好。我们坚守‘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质量管控。”公司负责人李西尧的介绍,道出了产品品质的底气。中瑞农业深耕十余载,已在磨街乡、郭连镇等地流转土地、承包荒山近8600亩,建成禹白附、禹白芷等20余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在这里,药材的旅程从省厅认证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起步,在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生长,最终在3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7600平方米的饮片厂房完成蜕变,形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的严密闭环。一系列举措,让传统“田间草”实现了向高品质“道地药”的价值跃迁。
一味辣酱的“出圈记”与一头黄牛的“品牌路”
“咱们的辣椒酱10元一瓶,这一盒4瓶共40元。”在禹州市褚河街道的产品展台前,一瓶瓶辣椒酱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销售人员吴亚辉拿起一块洛馍,卷上辣酱递向游客品尝。
种植辣椒是褚河街道吕庄村的传统。据吴亚辉介绍,她家注册了美滋味食品厂,这些辣椒酱均为纯手工制作,以往只在冬季售卖。而在丰收节活动现场,购买辣椒酱的客户络绎不绝。这款辣酱的“出圈”,正是禹州特色农产品主动对接市场、拓展销路的生动写照。
另一边,范坡镇将传统牛肉加工技艺与现代食品标准完美融合。范坡牛肉凭借独特口感与优良品质,早已从地方美食成长为享誉四方的知名品牌。规范化养殖、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让一头黄牛“身价”倍增,带动整条产业链兴旺发展,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金牛”。
丰收节里话发展,活动现场处处可见禹州农业从“增产导向”迈向“提质导向”的坚实步伐。一根粉、一株椒、一头牛……这些寻常农产品,正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匠心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完成精彩的“价值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