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4日,以“智联欧亚,共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智库会议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等机构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代表约120人参会,围绕“深化智慧互联互通,共促欧亚发展繁荣”“欧亚经济论坛的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落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克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中国日报社评论部主任姚英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向阳,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丹尼斯·穆哈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智库交流凝聚共识,为欧亚区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共同开创欧亚发展繁荣新局面。
许克涛在致辞中说,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新时代欧亚合作枢纽和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举办城市,将持续深化与欧亚各国的互联互通,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廖凡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欧亚各国应携手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
姚英在致辞中表示,智库与媒体应携手推进叙事创新与政策对话,通过联合研究、青年交流、人文对话等多种形式,共同讲好中国与欧亚国家合作故事,生动展现互利共赢的实践成果,促进区域繁荣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李向阳深入分析了全球治理新格局下的欧亚合作,尤其是新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路径,强调智慧互联是推动区域经济融合的关键驱动力。他指出,要通过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等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促进欧亚互联互通,带动沿线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一带一路”机制化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
丹尼斯·穆哈分享了白俄罗斯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科技合作的成果与前景。他表示,两国通过政府间协议、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如中白工业园)等平台深化合作,未来将在数字经济、联合研发、技术商业化及投资机制创新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阿丰采夫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欧亚各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强调,欧亚区域治理与发展共同体的构建要充分发挥上合组织的平台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共建“一带一路”之欧亚经济观察》报告和《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研究报告》发布,欧亚经济论坛智库合作机制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