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沙堰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盘活低效闲置资产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为目标,聚焦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仓储物流产业园专业园区建设,坚持整体化设计、全要素打造、多主体互动,体现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乡村振兴产业园已初见成效,成为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聚焦发展,精心谋划,推动园区建设
全盘考虑谋划,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县主导产业和镇域实际,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现三产融合”为工作导向,对镇域内闲置空厂空院进行改造升级,科学谋划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项目。通过整体化设计,形成以老粮所、轧花厂闲置场院为中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以裕康面业为中心的粮食食品加工产业园,以原供销社场院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产业园。
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初显。截至目前,服装产业园入驻纺织服装类企业6家,粮食食品加工产业园已有企业5家,仓储物流产业园已有企业3家,园区内进驻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3家,初步构建起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带动就业6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企业就近用工”的双赢局面。
盘活土地,精准招商,保障企业发展
聚焦资源盘活,破解土地制约。“腾笼换凤”改造提升。对具备继续利用条件的闲置厂房进行加固改造,清退“小散乱污”企业,累计腾出可用土地100余亩。“筑巢引凤”新建厂房。对达不到继续利用条件的破旧厂房,通过谋划建设新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巧借东风”晋档升级。谋划实施沙堰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专项债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建设标准化5栋9000余平方米,已入驻企业4家;二期工程规划厂房5栋2万余平方米,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聚焦精准招商,强化链条延伸。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立足沙堰镇农业大镇、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较好、交通优势明显、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招引与本地资源关联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紧盯纺织服装产业,引进面料加工、成衣制作、毛衫针织、成品鞋制作企业,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另一方面,聚焦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引进新项目,将小麦、玉米等“土特产”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吸引本地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目前园区内10余家企业为返乡人士或在外人才推介投资兴建。
聚焦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全流程服务跟进。推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机制,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环评批复等“一条龙”帮办代办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用工、融资、市场等问题80余个。要素保障到位。健全完善园区内道路、水电、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发展承载能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培训企业所需技术人才,为企业做好用工保障。惠企政策助力。梳理发布惠企政策清单,“一企一策”精准推送,协调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园区内有“四上”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助力长效运营
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由沙堰财政所出资成立新野县堰兴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日常管理与运营服务。公司按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模式,推进厂房建设、设施维护、招商对接等工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权责清晰”的管理格局,为产业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鼓励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堰兴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分红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村集体增收新路径,目前已有2个村完成投资入股。另一方面,引导园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优先吸纳本地群众就业,确保周边群众稳定增收。构建起“园区+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多元利益共同体,实现“园区发展、集体壮大、群众增收”的多方共赢。
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入驻评估制度,对申请入驻的企业从投资强度、环保标准、就业带动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项目质量;实行“亩均税收”考核,对不达标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及时协商清退,提高园区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环保达标等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规范经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沙堰镇将持续加大产业园建设力度,规范管理运营,努力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图/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