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福州,秋风送爽。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这里盛大举行,星光熠熠,光影流转。本届电影节迎来了一项创新之举——"丝绸之路"电影节×《丝绸之路》立体书与青葫芦点读笔同步出品,为这场文化盛会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官方特约文化礼品——青葫芦立体书和青葫芦点读笔
在备受瞩目的颁奖晚会上,当著名导演陈凯歌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一份献给2025"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定制礼物时,他的眼中流露出惊喜之色。这份礼物不是传统的奖杯或鲜花,而是青葫芦出品的《丝绸之路》立体书和点读笔。他轻轻翻开书页,纸张巧妙折叠而成的城郭、驼队、商船仿佛被注入了生命,点读中,一幕千年丝路的浩瀚史诗在指尖生动上演。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成员亮相
青葫芦《丝绸之路》立体书和点读笔同步登场,标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技术的完美融合。这一刻,超越了简单的礼品馈赠,成为本届电影节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立体对话,让古老的丝路故事以全新的方式焕发生机。
从银幕到纸页:创新表达诠释古老文明
"电影是流动的光影,而立体书是凝固的文明。二者形式迥异,但内核相通,都是讲故事的艺术,都是文明的载体。"本届电影节策展人之一如此评价。"选择这本立体书作为官方礼品,是我们对'丝路精神'多元化表达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让嘉宾带走的不只是一份纪念品,更是一座可以随时翻阅、触摸的'微型丝路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创新礼物不仅面向国际嘉宾,也更成为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通过生动立体的表现形式,它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感受历史,在探索中了解丝路文化,为跨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文交流新桥梁:小书本推动大对话
在电影节期间,位于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主题个展"丝绸之路:从银幕到纸上的穿越之旅"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展览现场,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孩子们兴奋地操作着立体结构,在互动中完成对丝路历史的认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立体书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纽带。
正在体验青葫芦《丝绸之路》立体书和青葫芦点读笔的观众
"这比我历史课本上的图片生动得多了!"一位来自福州丝路电影节观众兴奋地说,"我感觉张骞的驼队就在我眼前出发了。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这种互动性和体验感,为人文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各异,但图像与创意是无国界的语言。这本立体书,以其直观、生动、有趣的形态,成功地降低了理解的壁垒,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情感纽带。
它作为一份“能带走的中国礼物”,随着各国电影人、嘉宾的脚步,走向世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共享价值的文化使者。
光影与纸艺,共叙丝路新篇
看"丝绸之路"电影节,读《丝绸之路》立体书,已成为本届电影节的一大特色。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电影节的内容形式,更探索出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通过"文化+科技"的融合,青葫芦立体书携手青葫芦点读笔成功实现了从产品到体验的升级,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种创新合作模式也体现了文化企业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通过这种方式将"海丝"文化以创新形式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本次电影节的文化独特性和地域辨识度。
嘉宾在主宾国电影活动启动仪式上观看青葫芦立体书的介绍
纸上传奇,永续流传
电影节终会落幕,光影暂歇,但故事永不终结。当盛典的喧嚣归于平静,那本精心制作的立体书将继续静置于世界各地嘉宾的书架之上,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丝路精神的重温,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青葫芦《丝绸之路》立体书+青葫芦点读笔与丝绸之路电影节的完美结合证明,真正的文化载体,能让千年的精神,在方寸纸页间,生生不息,永续流传。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创新表达,更是一次成功的人文交流实践,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故事。(图片由林坏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