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针对跨城观演的旅客群体,精准增开多趟“歌迷专列”,让歌迷的奔赴之旅毫无后顾之忧。
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已成为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铁路部门主动捕捉这一趋势,以“小举措”释放“大效能”,为旅客出行带来便利,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向“活”应变,用“小调整”带来“大便利”。如今,跨城观演、异地出游等新兴出行场景日益增多,传统列车运行计划难以完全匹配这类“潮汐式”“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此前,不少歌迷因“时间赶、车次少、返程愁”等因素被迫与演唱会失之交臂,不仅是歌迷的遗憾,也制约着文旅消费潜力的释放。铁路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判返程客流,提前制定加开方案,精准衔接演出场次与旅客出行时间,既让上班族轻松实现“演唱会自由”,也为旅游经济注入动能。
向“需”贴近,用“小服务”提供“大温暖”。近年来,铁路服务正从单一的运输功能,向贴合多元场景的综合服务升级,歌迷专列在车厢内,张贴着歌手海报,摆放着歌手明信片,设置人形合影区,让歌迷延续观演热情;此外,车站还主动与市政交通联动,增配公交车、出租车等实现“无缝接驳”。这些细节背后,是这场“青春狂欢”的“双向奔赴”,从高速运输到人文关怀,从基础保障到情感共鸣,铁路服务升级让旅途更舒心,旅客更暖心。
向“融”深入,用“小文旅”激发“大活力”。交通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先行官”,从各地纷纷加开歌迷专列可以看出,铁路运输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看完演出赏夜景,晚出早归游一城”已成为各地歌迷们的新风尚。这不仅激活了“旅游经济”和“夜间经济”,还促进了人员与资源的流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特种兵打卡、跟着演唱会去旅行等旅行潮流的兴起,铁路部门主动对接表演赛事、红色景区等文化场景,先后推出“飞天专列”“西湖文化专列”等主题专列,既促进了文化传播,又带动了沿线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融”出了文旅消费新场景、新气象、新活力。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铁路部门的每一次创新尝试,都在回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迷专列”满载欢声笑语,穿行于夜色之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照亮归途的车灯,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在细节中闪光。(蒋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