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医专家到反诈尖兵,深耕刑侦一线20年,以法医的精准研判思维破解反诈难题,靠“精准宣传、高效预警、规范劝阻”筑牢群众财产防线,用“三能”担当守护万家“钱袋子”。
倪伟勇,男,汉族,浙江金华人,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4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丽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禁毒支队)新型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从警以来,他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020年投身反诈战场后,带领团队避免群众财产被骗超亿元,用横跨法医与反诈的双重坚守,践行“三能”要求。
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正处于高发期。境内打击倒逼诈骗窝点向境外转移,各类骗局横生,诈骗手法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翻新,被骗资金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洗白,“打击难、追赃难、挽损难”三座大山沉甸甸压在反诈民警心头。
刚接手反诈工作的倪伟勇,正带着一身“解剖真相”的本领而来——在此之前,他已是深耕法医领域16年的专家。
法医底色在“解剖”中练就的精准思维
2004年7月,倪伟勇投身法医检验鉴定工作,从此与“精准”二字深度绑定。为精进专业,他先后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杭州市公安局等地进修,将临床诊疗经历与法医学鉴定深度融合,在各类人身伤亡案(事)件侦办中屡屡攻坚克难。
每年30余起现场勘查、近100具尸体检验、逾100起活体鉴定、近200份鉴定文书审核签发——这组数字,就是他16年法医生涯最鲜活的注脚。他累计办理疑难重大案(事)件近100件,2009年提任市公安局刑科所法医室主任;2015年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修后,更常受省厅抽调参与疑难案件会诊,年均近10次。
以“最多跑一次”和“维稳和谐”为导向,他推行损伤鉴定会诊制度,尽量让办案单位和当事人少跑腿,每年面向基层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群众接待来访咨询100余人次,在服务实战、服务诉讼、服务全警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13年起,他连续四届获评全省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犯罪侦查破案能手,2014年入选第七批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
“法医的核心是‘解剖现象、还原真相’,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藏着关键答案。”这是倪伟勇的职业信条。而这份精准研判、抽丝剥茧的能力,终将成为他反诈“攻防战”的锐利武器。
转型攻坚把“解剖刀”对准诈骗套路
2020年,倪伟勇从法医岗位调任到反诈中心。面对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的复杂性,他习惯性地拿出了法医的“复盘功夫”——泡在千起案件里逐案拆解,如同解剖尸体查找死因般分析骗局脉络,很快发现症结:“光靠事后打击治标不治本,得像排查现场一样找准‘骗因’,‘防在前、预在早、阻在小’才是护好群众‘钱袋子’的关键。”
从此,这位拿惯解剖刀的民警,把“刀”对准了诈骗套路,扎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攻防战”。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让反诈宣传住进群众心里。
“我知道有诈骗,也看过宣传,可还是被骗了,到现在都蒙着。”每次回访受害人,这样的话都像针一样扎在倪伟勇心上。彼时的反诈宣传虽已铺开,“刷单”“冒充公检法”等名词众人不陌生,但具体怎么防,多数人说不清楚。
“宣传得让群众记得住、想得起、防得了。”倪伟勇反复琢磨案件,如同分析病理特征般摸透了骗子的套路:要么找“感兴趣的人”,比如想低价买游戏装备的学生;要么找“有顾虑的人”,比如怕信息被盗用的老人。
精准宣传的念头就此落地。进企业,他重点讲兼职刷单、交友诈骗;进学校,专说冒充明星、低价购物陷阱;进社区,把冒充公检法、虚假理财的套路掰开揉碎了讲;到农村,就聊冒充领导借钱的骗局。
他还联动各方实现“精准投喂”:通过银行给高净值客户讲理财诈骗,联合民政给单身群体讲婚恋陷阱,协同市场监管给财务人员讲冒充老板转账的猫腻。
宣传形式也跟着群众喜好迭代。推文写得像小故事有剧情,短视频十几秒就戳中要害,反诈短信一句话点破骗局。倪伟勇牵头的“老倪说反诈”团队,成了宣传主力。
30余场现场宣讲,50余部反诈短视频,300余条推文案例——“老倪说反诈”拿下丽水“十佳普法项目”。如今在丽水,提起“老倪”,不少人会说:“他讲的骗局,我一听就懂。”
建“铁三角”破困局让预警反制快过诈骗分子
预警反制是反诈最直接的防线——要实现“诈骗电话打不通、被骗资金转不出”。可难题显而易见:预警信息繁杂,基层民警疲于应对;信息精准度不足,不少劝阻成了“对牛弹琴”,既耗精力又没效果。
转机出现在2021年5月的一天。一位女子找到倪伟勇,说遇到了冒充“外交官”的诈骗,虽已删了对方微信,却满心不舍:“警官,他以后找不到我聊天了怎么办?”
女子的话让倪伟勇心头一震:明明知道是骗子,为何还不舍?他立刻复盘全市同类案件,如同归类伤情般梳理出受害人共性:年纪大、文化不高、时间充裕、情感上缺陪伴。再深挖发现,每种诈骗的受害人都有相似特征,特定群体被骗概率显著更高。
“把人找准,预警才能精准!”倪伟勇立刻牵头组建“专业+技术+基层”的“铁三角”团队。他们复盘千起案件,收集海量数据,给不同诈骗类型的“易受骗群体”画群像:民航出行者易遭机票退改签诈骗,房东易遇租房诈骗,海外华侨常被冒充亲友借钱的骗局盯上。
团队融合公安、政务、互联网等16类数据,建起包含“民航出行”“房东”等12类标签的易受骗群体库。上级下发的预警数据一进来,便与标签库实时碰撞,精准筛出“高危人群”。
这套系统很快显效。2025年以来,命中全市预警线索8.23万人次,3万人次得到精准宣防,1.6万条中危预警被优化处置。相关案例还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定标准强协同把劝阻拦截的网织得更密
丽水地域广阔,90个派出所中,70%的劝阻工作压在30个中心城镇派出所。“路远人少,县级反诈中心连24小时电话劝阻都保证不了,派出所民警止付资金也不够专业。”倪伟勇跑遍基层,摸清了痛点症结。
他连夜构思方案,“搞一体化接警,扁平化劝阻!”方案很快落地:整合全市反诈资源,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资金止付由市反诈中心专业团队负责,电话劝阻也统一收归市级统筹。
市县两级负责研判核查,派出所和网格员承担见面核实,前后配合、交叉核验。倪伟勇还编写工作手册、话术教程,给基层开展一轮又一轮培训。“以前劝阻就问‘你被骗没’,现在知道怎么讲清骗局,怎么稳住受害人。”基层民警的话,道出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光靠公安力量不够,倪伟勇又牵头搭建部门协同网。针对涉诈投诉影响行业绩效的问题,他挨个与市人行、银保监等部门沟通,最终定下“合理涉诈风险管控投诉不纳入绩效”的规矩,解除了行业管控的后顾之忧。
丽水青田华侨众多,涉侨资金常因反诈管控被冻结。倪伟勇制订标准化流程:属地指导侨眷备齐材料,市反诈中心对接快速解控,不少华侨的合法资金得以高效解冻。
这套体系成效显著:累计劝阻193万余人次,止付资金3亿余元,避免损失过亿元,相关经验还获评浙江金融管理局“金融反诈先锋”案例。四年攻坚,丽水电诈案件下降49.63%,损失下降50.14%。
如今的倪伟勇,仍在和诈骗分子赛跑:每天复盘案件,更新宣传内容,优化预警模型。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电脑里存着密密麻麻的案件笔记和数据图表。
“只要能多护住一个群众的‘钱袋子’,再累都值。”这位刑侦战场上的“老兵”,用20年坚守,写下了对“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最好注解。(作者:胡昌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