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区老年大学:危急时刻显担当,大爱如亲暖人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2 16:3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22 1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太感谢你们了!若非王老师、朱老师和校长及时伸出援手,我真不知母亲会遭遇何种状况……”在医院病房里,学员袁阿姨的家人紧紧握着雁塔区老年大学教务老师小王的手,眼眶泛红地表达着感激。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更是雁塔区老年大学“把学员当家人”的责任与担当的生动写照。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五午后,雁塔区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刚结束下午课程,学员们正陆续离开。突然,60岁的袁阿姨面色苍白地扶着桌椅,紧接着一阵剧烈呕吐,随后身体一软便向后倒去。“袁阿姨!您怎么了?”正在整理教学资料的教务老师小王第一时间冲了过去,稳稳扶住李袁阿姨的身体,同时大声呼喊隔壁办公室的同事小朱老师。

听到呼救的小朱老师立刻赶来,两人分工明确:小王老师跪在地上,轻轻将袁阿姨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一边轻声呼唤袁阿姨保持意识,一边快速摸出她口袋里的手机寻找家属联系方式;小朱老师则迅速跑到校长办公室汇报情况,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说明老年大学的地址、袁阿姨的症状,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校长赶到现场后,镇定自若,立即组织在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疏散围观学员,为袁阿姨腾出通风的急救空间,同时多次与急救中心沟通,确认救护车行驶路线,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大家别慌,救护车马上就到,我们一起陪着袁阿姨!”校长的话语沉稳有力,不仅安抚了在场学员的情绪,也让小王、小朱两位老师倍感安心。

几分钟后,救护车呼啸而至。小王老师主动提出:“我跟车去医院,帮忙联系家属、办理手续。”随后,她毫不犹豫地跟着医护人员登上了救护车。途中,她一边密切关注袁阿姨的状态,向医护人员补充袁阿姨中午的饮食情况,一边不断尝试联系家属——电话起初无人接听,她没有放弃,反复拨打,终于在快到医院时联系上了袁阿姨的儿子。

抵达医院后,小王老师跑前跑后,帮忙挂号、缴费、送检查单,全程陪伴在袁阿姨身边。直到傍晚时分,袁阿姨的家人匆匆赶到,她才松了口气,将袁阿姨的病情、检查项目、医生的初步诊断和注意事项逐一详细告知,确认家属完全清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了医院。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小王老师的电话便再次打给了袁阿姨。“袁阿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医生说检查结果没问题,您就安心休养,有需要随时跟我说。”电话那头,袁阿姨的声音带着哽咽:“小王啊,真是麻烦你了,昨天忙到那么晚,今天还惦记着我……”

在雁塔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温暖并非个例。从课堂上耐心解答学员的疑问,到课后关心学员的生活起居;从组织健康讲座守护学员的身体,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障学员的安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始终践行着“把学员当家人”的承诺。他们以真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及时的行动,为老年学员们构筑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第二个家”,也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份跨越年龄的关爱,这份危急时刻的担当,不仅温暖了每一位老年学员的心,更彰显了雁塔区老年大学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未来,这里的温暖还将继续传递,为更多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图片由张仁睿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