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生态投入10亿“天工”开物 正式迈入“AI原生”

在9月20日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向全球开发者与合作伙伴宣布,鸿蒙生态已完成规模化突破,正式迈入“AI原生”。

鸿蒙生态投入10亿“天工”开物 正式迈入“AI原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1 18: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1日电(记者 马思)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迎来历史性转折。在9月20日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向全球开发者与合作伙伴宣布,鸿蒙生态已完成规模化突破,正式迈入“AI原生”。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鸿蒙从生存阶段进入生态繁荣阶段,更意味着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首次建立起AI原生的操作系统体系。

截至目前,鸿蒙5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1700万台,覆盖手机、电脑、平板、穿戴设备、智慧屏等超过60款产品形态,主流互联网应用已完成鸿蒙适配,上架应用和元服务数量突破3万,标志着鸿蒙生态已跨越“可用性”门槛,进入“好用性”提升新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源鸿蒙(OpenHarmony)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底座,汇聚9200多名社区开发者,代码量超过1.3亿行,衍生出1300多款软硬件产品,在金融、交通、教育、能源、航天等行业落地70多个发行版,开源鸿蒙已成为千行万业的数字底座。

在体验创新领域,存在着一个“微笑曲线”理论能够阐释用户黏性的变化。用户都要经历对操作系统从一开始对它好奇,到体验低谷,再到习惯后的信任巅峰,现在回过头来看,鸿蒙生态已经穿越了微笑曲线的底部。

鸿蒙 5的发布彰显出华为在系统架构层面的根本性创新。与传统操作系统将AI作为附加功能不同,鸿蒙从设计之初就将AI深度植入系统内核,实现从“功能驱动”到“意图驱动”的范式转移。最新测试的小艺智能体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载体,展现出接近人类项目经理的任务处理能力。无论是20分钟生成万字行业报告,还是一句话完成旅行行程规划与预订,小艺都能自主分解任务、调用工具、执行闭环,从根本上重构人机交互体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艺展现出多设备无感协同的强大能力。借助鸿蒙分布式架构,小艺能够跨越手机、车机、智慧屏等设备边界,实现任务的自然流转与服务接续。当用户在车内发现美景,可直接通过车载语音调用摄像头拍摄,回家后只需对智慧屏说“我要看今天车上拍的照片”,系统便能自动推荐并投屏显示。这种打破设备孤岛、以人为中心的体验,正是鸿蒙“一个系统,多端协同”理念的生动体现。

正如华为近期发布的面向智能世界2035十大技术趋势所说,手机App正从独立的功能实体,转变为由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用户只需给出指令,AI智能体将调用相关服务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智能体将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驱动产业革命,小艺智能体正在加速这场革命的到来。

同时,为加速AI生态繁荣,华为正式启动“天工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和资源,用于支持AI原生应用、意图框架和智能体开发。同时开放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提供4种开发模式、50多个开发组件、10个AI能力Kit以及240多个标准意图接口,甚至支持通过自然对话创建智能体,极大降低开发门槛。该计划目标孵化超过1万个AI原生元服务、1000多种意图框架和5000多个智能体,构建完整的AI应用生态。

鸿蒙生态的意义远超消费电子领域。作为新一代数字底座,开源鸿蒙正在赋能千行万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工业场景实现设备协同管理,在智慧城市构建物联感知网络,在金融行业提供终端安全管控——鸿蒙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技术支撑。其统一架构、分布式能力和原生AI特性,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提供底层基础。

回顾鸿蒙发展历程,从质疑声中诞生,在封锁下突围,如今已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这个过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中国数字产业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缩影。鸿蒙生态的繁荣证明,在操作系统这类基础软件领域,中国有能力打破垄断,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体系。

鸿蒙生态不是华为的独角戏,而是与千行百业、广大开发者共建共享的生态。目前鸿蒙已收到超过1000万条用户反馈,96%的问题得到快速闭环,这种开放共建的态度正是生态加速发展的关键。随着“天工计划”的推进和AI原生创新的深入,鸿蒙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一个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真正以AI为核心的操作系统时代。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