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叶锐钊:用热爱点燃希望 在童心里播种太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9 16: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19 16: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青春的舞台上,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热情与担当,书写着温暖人心的篇章。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023级安全工程(3)班的叶锐钊,便是这样一位用热爱点燃希望、在童心里播种太阳的追光者。在由共青团漳州市长泰区委员会指导、漳州市长泰区童心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的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五色啓赋”社区青少年助力成长营中,他作为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领队人,以行动诠释责任,用真诚传递温暖,为青少年成长注入蓬勃力量,被誉为“优秀志愿者”。

图1 开营仪式合照

以热爱为火种,点亮公益初心

叶锐钊与公益的缘分始于大学校园。当得知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伙伴领航站落地登科社区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志愿者。这个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的项目,旨在通过青年社会组织的力量,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思想引领、成长陪伴与社会实践支持。而叶锐钊的加入,为项目注入了独特的大学生青春活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待发芽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和耐心。”叶锐钊常这样比喻自己的工作。在“五色啓赋”社区青少年助力成长营活动中,他不仅是策划者更是参与者。从设计趣味科学实验到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从带领青少年绘制社区文化墙到开展职业启蒙工作坊,他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和辅助者,始终以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用孩子喜爱的语言传递知识。他的热情感染了团队,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以创新为画笔,绘就成长底色

“五色啓赋”的“五色”寓意丰富:五种颜色代表五种不同的成长维度,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健康和创新。叶锐钊结合这一理念,创新设计了“五色成长地图”积分体系,鼓励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积累“能量值”,兑换社会实践证书或小礼品。这一个设计,让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得到有效激发,更让公益教育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成长”。

在“蓝色科技日”活动中,叶锐钊带领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机器人。当看到孩子们因成功调试程序而欢呼时,他感慨道:“公益不是施舍,而是激发潜能。我们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也能创造奇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的种子。

图2 叶锐钊耐心辅导小朋友写作业

以坚持为纽带,构筑温暖桥梁

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部分家长对“课外活动影响学习”的担忧,叶锐钊没有退缩。他逐户走访,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案例打消顾虑;他联合支教教师,将活动内容与学科知识结合,设计出“数学+财商”“语文+戏剧”等跨界课程。渐渐地,家长们从质疑转为支持,社区也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叶哥哥来了!”每当叶锐钊走进社区,孩子们总会围上来分享自己的进步。有的孩子从内向变得开朗,有的孩子找到了兴趣方向,还有的孩子立志未来要成为像他一样的志愿者。这些改变,让叶锐钊深刻体会到公益的价值:“我们播种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图5叶锐钊在结营仪式上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

以责任为帆,驶向更远未来

如今,“五色啓赋”社区青少年助力成长营活动已成为当地青少年教育的标杆项目,而叶锐钊也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项目核心成员。他带领团队开发了“线上公益课堂”,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周边乡镇;他发起“大学生公益联盟”,吸引更多高校学子加入社区服务。在他的影响下,公益不再是“一时一事”,而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让我们有了更坚实的后盾;而孩子们的笑容,则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叶锐钊说。他计划毕业后继续深耕社区教育,将“五色啓赋”社区青少年助力成长营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对他而言,公益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在为社会的未来积蓄力量。

图6 叶锐钊受到童心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表彰

叶锐钊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生动缩影。在“伙伴计划”的平台上,他用热爱点燃希望,在童心里播种太阳;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助力下,他以创新破解难题,用坚持书写担当。正如他所言:“关于‘我能行’的自信,关于‘世界很有趣’的好奇,关于‘被接纳很温暖’的安全感。这些微小的改变,正是我们倾注的心意和陪伴,在他们成长轨迹上留下的虽轻却深的印记。”青春因奉献而闪耀,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叶锐钊的足迹,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星河;而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人在公益之路上勇敢前行。(图片由李丽锦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