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亿人次平安出行、7.02亿吨货物高效抵达,2025年暑运再次铺开钢轨上客货运“两开花”的蓬勃图景。短短62天,铁路用一连串刷新纪录的数据,高质量完成民生与经济的双重护航,也让我们在人流与物流的交织中,重新审视这条“钢铁动脉”在新时代新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人畅其行,是暑运最直观的底色,也是显示经济温度的一扇窗口。今年暑期,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3万列,同比增投运力8%,保障了汇聚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的海量客流运行畅通。更值得留意的是全国开行的579列旅游列车,同比增长31%,为旅游经济、银发经济注入活力。银发族坐着火车去北疆避暑,年轻人乘“球迷专列”跨城观赛,外籍旅客沿高铁线便捷“打卡”。铁路把分散的景区、城市串珠成链,降低了出行成本,带动了文旅消费,激活了住宿、餐饮、零售等关联产业,为“扩内需”贡献出显著流动性保障。
货运方面,铁路同样用“保畅通”成就了“稳经济”。迎峰度夏阶段,大秦、浩吉、瓦日等煤运通道马力全开,2.43亿吨电煤的运量,保障全国371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始终保持在25天以上。粮食、化肥、抢险器材等民生物资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运,高效环保。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国际列车常态化开行,保障了对外贸易不断链。客运高峰与生产旺季叠加,铁路切实把运力资源转化为保供稳链的经济底盘。
运输大潮的背后,是持续延展的铁路网在提供“硬支撑”。今年暑运,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首次担纲,释放大量运能。川青铁路黄龙九寨站单日到发旅客突破1.5万人次,即将迎来站房扩建改造。近年来,“八纵八横”主通道加密成型,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形成“高铁公交化”通勤圈,不仅压缩了时空距离,也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轨道延伸之处,新的产业园区、物流基地、文旅项目加速落地,投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成为宏观调控“稳投资”的重要抓手。
从暑运这扇窗口望去,铁路运送的是旅客,也是信心,装载的是货物,更是活力。铁路把民生温度与经济脉动牢牢焊接,用实实在在的发车量、货运量、投资额,诠释着“交通强国”的时代内涵。未来,路网建设进一步纵深发展,实现从“运力工具”到“经济引擎”的蜕变,“钢铁动脉”还将继续把“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转化为“民兴其业、国昌其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运输动能。(任秋桦、张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