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30余名记者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法国、葡萄牙、俄罗斯、伊拉克等国媒体的外国记者。
9月16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汉武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宁夏能源绿色转型的广阔前景。
【清洁】宁夏充分利用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荒漠化的土地资源,建设大型风电光伏电站,规划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达到1亿千瓦,发电量占比达到50%以上,新能源将成为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值得一提的是,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实现了24小时100%的绿电供应。
【低碳】宁夏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推行绿电替代。去年以来,宁夏创新实施了一批绿电园区等新能源项目,有望今年年底前将现代煤化工、硅基、铝锰基等特色优势产业绿电使用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不断提升产业转型的“含绿量”。
【安全】当前,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离不开煤电的支撑保障。为合理保障煤电收益,宁夏建立了煤电容量点价机制,鼓励煤电在新能源发电较多的时段“少发电”,新能源发电不足的时段“补缺口”,充分发挥煤电的“调节器”作用,有序推动煤电向支撑性、调节型电源转变,助力绿色转型“走得更稳”。
【高效】宁夏聚焦能源高效利用,在生产端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保障新能源利用率在93%以上;在消费端持续实施工业企业能效对标行动,重点行业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以上,2030年达到先进水平。在宁东基地有一座大型火电厂,通过技术改造为周边企业提供蒸汽、压缩空气、氮气、除盐水等产品,实现了综合能源供给,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目前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占比达到60%,已经由过去的“煤炭基地”蜕变为现在的“绿电先锋”。据测算,还有1.6亿千瓦的新能源开发潜力,能够为全面实现绿色转型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宁夏上线了“碳普惠”平台,采取碳积分等激励措施,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我们建成了用户分布式光伏32万千瓦,大力支持群众更换能效水平更高的电视机、洗衣机等日用家电,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连续保持三位数增长,公众不仅成为绿色转型的参与者,更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