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保险产品日益多样的今天,如何让消费者买得明白、保得放心?近日,合众人寿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指引,全面贯彻“三适当”原则,扎实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致力让保险保障切实契合每一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下面通过一则真实案例,带您深入理解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警示:买保险不能只看“收益”
68岁的王大爷原想购买一份稳健型养老医疗保险,却在销售人员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年缴15万元、需连续缴费10年的分红险。销售人员强调“年度分红比存款高,轻松实现财富增值”,却未如实告知前期退保损失巨大等重要内容。一年后,王大爷因突发中风急需用钱,却因投保时信息告知不完整遭遇理赔纠纷,退保仅拿回4.5万元。经多方协调,该事件最终得以解决,但也为我们敲响警钟:保险消费,绝不能仅听“高收益”宣传,更要看清产品属性及自身实际需求。
二、何为“三适当”原则?
根据《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与《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三适当”原则是指:
• 产品适当:保险产品应进行科学分级,区分风险、复杂度和费用水平。
• 渠道适当:销售渠道应合法合规、专业规范,与产品属性相匹配。
• 客户适当:通过风险评估和需求调研,确保产品推荐符合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及真实需求。
三、“三适当”为何重要?
上述案例中,销售人员未对老年客户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做出准确评估,推荐了明显不匹配的长期缴费、高流动性风险产品,严重违背“三适当”原则,同时,销售人员简单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做片面比较,且存在承诺高收益违规宣传行为,严重违反了金融销售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尤其针对老年人、保守型消费者等群体,更应优先推荐流动性较强、保障功能突出的产品,避免引导其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匹配。
四、合众人寿温馨提示:
(一)致消费者:
1.问清产品性质:明确所购是存款、理财还是保险,了解缴费期限、退出机制及可能损失。
2.理性评估需求:根据年龄、经济实力和风险偏好选择产品,不轻信“高收益”承诺。
3.保留投保凭证:包括录音、截图、条款页等,纠纷发生时依法维权。
(二)致金融机构:
1.严格落实适当性管理要求:不得向老年人、低风险承受能力客户推销明显不匹配产品。
2.规范销售过程:如实告知产品类型、风险与条款,杜绝误导宣传。
3.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纠纷调解通道,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以“三适当”为准绳,合众人寿将持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助力构建更加诚信、健康、透明的保险消费环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