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中,随着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驶出,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彰显着中欧班列在国际物流与贸易领域愈发重要的地位,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力。
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从最初的寥寥数条线路,到如今联通中国境内128个城市,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广泛的国际物流大网络。从最初的服装、鞋帽等少量货类,拓展到如今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成为出口主要货源,2024年这三类货源占比超60%,中欧班列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升与结构的优化。
中欧班列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强力助推器。它凭借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以及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独特优势,为“中国制造”开辟了一条高效、稳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海尔的家电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快速抵达欧洲市场,不仅节省了运输时间,还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中欧班列还为欧洲生产商和贸易商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桥梁,促进了双向贸易的繁荣,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贸易条件。重庆凭借中欧班列,外贸额连年攀升,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集聚,成为内陆开放高地;成都依托班列构建起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跨境电商、外贸加工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国际上,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小镇因中欧班列停靠,摇身一变成为重要物流枢纽,带来大量就业与税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中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电、日用小商品等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法国红酒、荷兰奶酪、泰国榴莲、老挝香蕉等欧洲、亚洲国家的特色产品走进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亚欧国家贸易往来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说,中欧班列所到之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物流集聚效应带动产业集群生根发芽。
展望未来,国铁集团等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效运输、安全治理、多元通道和创新发展“四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其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紧密,中欧班列也将在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续写开放合作的崭新篇章。(杨文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