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当归香飘全球 兰州大学团队在岷县书写推普振兴乡村新篇章

助当归香飘全球 兰州大学团队在岷县书写推普振兴乡村新篇章

来源:鲁网 2025-09-15 16: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兰州大学推普润岷土·薪火相传共富先锋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作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赴甘肃省岷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以“让岷县当归香飘全球”为目标,通过调研产业、制作多语言培训手册、搭建宣传矩阵等行动,破解当归产业发展中的语言与标准化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走进农业农村局:明确推普工作方向

实践队首站走进岷县农业农村局,这里是岷县农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枢纽。工作人员热情接待队员,详细解读中药材种植扶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重点介绍当归产业国际化发展规划。“岷县正全力推动当归产业标准化、国际化,你们的推普工作能帮从业者更好对接国际市场。”工作人员的话,让实践队明确了后续工作方向——制作适配当归产业的多语言培训材料,为当归“出海”夯实政策与语言基础。期间,农业农村局还提供了《2025年全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计划一览表》,数据显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902万亩,其中当归等核心品种标准化种植面积占比超85%,这让队员们更清晰地掌握了产业规模与发展需求。

探访中国当归城:发现语言沟通瓶颈

离开农业农村局,实践队来到闻名遐迩的中国当归城。这座由甘肃当归城生物科技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交易中心,总占地400亩、累计投资5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当归专业交易市场。一踏入当归城,热闹的交易声与浓郁的当归香气扑面而来,商户与药农穿梭其间,称重、议价、打包,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2025年这里的当归交易量达40万吨、交易额超120亿元,吸引甘肃、青海、四川三省六县的从业者在此交易,占全国当归交易量的80%。

“我们想把当归卖到国外,但跟外商交流时,连‘标准化种植’‘质检标准’这些词都没法准确翻译,生意根本谈不拢。”岷县本地药农王师傅握着队员的手,道出了从业者的普遍困境。商户李女士也补充道:“有时候客户问当归的加工流程,我们用方言解释半天,对方还是听不懂,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溜走。”队员们深入交流后发现,语言沟通不畅、标准化知识欠缺,是制约当归“出海”的主要瓶颈。这更坚定了实践队制作“当归产业普通话培训手册”的决心,手册不仅涵盖种植、交易的普通话规范用语,还针对当归种植户、加工人员、经销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五大人群设计了五套专属内容,并翻译为英语、日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助力从业者打破语言壁垒。

走进电商公司:助力拓宽宣传渠道

随后,实践队来到位于岷县十里镇齐家村42号的甘肃聚和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走进公司仓库,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封装好的当归饮片、当归粉等产品打包,准备通过跨境电商发往海外。“近几年跨境订单逐年增加,但客服跟海外客户沟通时,产品介绍、售后对接常常因为语言问题效率很低。”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比如客户问‘当归的农药残留标准’,客服得查半天词典才能回复,很影响客户体验。”

针对这一问题,实践队当即分享了多语言培训手册中的“电商沟通模块”,其中涵盖产品介绍、售后对接等常用话术,如“本品符合欧盟农药残留标准”“售后问题将在24小时内响应”等中英双语表述,可直接用于日常沟通。同时,队员们结合团队的多媒体矩阵优势,建议公司在抖音、小红书发布多语言产品视频,“可以拍摄当归种植、加工的全过程,配上中英字幕,让海外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岷县当归的品质。”队长杨宇菲说道。实践队还承诺协助剪辑推广视频,目前已初步规划了“岷县当归种植日记”“当归产品用法科普”等视频主题,助力公司拓宽海外宣传渠道。

调研中药材加工企业:补充专业术语内容

在岷县岷阳镇南川中药材加工园区,实践队探访了甘肃九州天润中药材产业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现代化的清洗、切片、烘干设备有序运转,质检人员正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当归的有效成分含量。“我们专注于中药材加工研发,想将产品销往东南亚、欧洲部分国家,但海外客户对质检报告、国际认证的关注度很高,多语言版本的资料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公司技术总监表示,“比如客户需要英文版的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介绍,我们只能临时找翻译,不仅耗时,还容易出现术语偏差。”

了解情况后,实践队决定在培训手册中补充“中药材国际标准术语”章节,将GAP认证、GMP(良好生产规范)、农药残留检测等专业术语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标注国际通用标准编号,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向海外客户展示产品品质。同时,实践队还与公司合作的种植合作社建立联系,计划将手册发放给合作社农户,让农户从种植环节就学习标准化术语,从源头保障当归符合国际标准。“只有全产业链都懂标准、会表达,岷县当归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队员周天乐说道。

深入种植合作社:发放手册教学术语

实践期间,队员们还深入岷县多个当归种植合作社,与农户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心声。在岷县效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田间,农户们正顶着烈日采收当归,泥土沾满了裤脚,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我们种当归几十年了,就盼着能卖个好价钱,但不会说普通话,跟收购商谈判时总占不到优势,更别说做海外生意了。”农户张阿姨的话,说出了不少种植户的顾虑。

针对这一问题,实践队现场发放“当归产业普通话培训手册”,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手册中的种植术语、交易话术。“‘当归根腐病防治’‘每亩产量’这些词,用普通话怎么说,手册里都有标注,还有发音提示。”队员王琦耐心地讲解道。同时,实践队还通过团队的微信公众号“岷归名门”发布了手册电子版,方便农户随时用手机查阅。此外,队员们还用短视频记录农户的种植故事,拍摄了“张阿姨的当归采收日”“合作社的标准化种植园”等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岷县当归背后的匠心,也为当归“出海”积累了品牌人气。

总结实践成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暑期实践,兰州大学实践队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服务,为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搭建了语言与标准化的“桥梁”。目前,多语言培训手册已发放超200册,电子版下载量超500次,覆盖岷县主要当归种植合作社、交易市场及电商企业。后续,实践队还将持续更新手册内容,结合海外市场需求补充更多专业术语与沟通话术,并加大多媒体宣传力度,用青春力量助力岷县当归香飘全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通讯员:杨宇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