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家国情怀的颂歌 ——国内首部描写少年儿童护水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碧水映丹心》出版

一曲家国情怀的颂歌 ——国内首部描写少年儿童护水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碧水映丹心》出版

来源:鲁网 2025-09-15 16: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中国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陈春建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碧水映丹心》,由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少年儿童护水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

小说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渠首少年儿童们,为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从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带动家人开展绿色环保家庭行动。继而,他们走向社会开展护水活动,并勇于同一切破坏水质的行为做斗争,表现了他们小小年纪大大的家国情怀,表现了他们机智勇敢坚毅的斗争精神,和使命与担当的精神。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社会群体护水的奉献精神。小说故事生动,语言风趣幽默。人物形象鲜活。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部对新时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  

《碧水映丹心》创作背景源于一个真实动人的新闻事迹。

2025年7月,陈春建在接受央视主持人采访时,讲述了小说创作的背景。

2018年5月22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河南洛阳举办了2018年全国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宣传发布了10名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淅川县渠首的张晓茹同学是河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少年。

颁奖词这样赞颂张晓茹:“千秋伟业里,你是少年建设者,宏大史诗中,你是小小主人公,新水脉纵贯三千里,润泽众生的,不仅是奔涌北上的一渠碧水,更有渠首后代不变的忠诚。”

看了这个新闻后,作家陈春建怦然心动,决定以张晓茹为原型,创作一部儿童小说。

陈春建,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出版的作品有报告文学《奔腾的二月河》、《天下第一岗》,长篇小说《守土有责》、《桃花红桂花香》、长篇儿童小说《牵手天鸟》等,累计获奖20多次。对于《碧水映丹心》的创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陈春建到淅川渠首采风之前,阅读了南水北调移民书籍几十万字,对移民和南水北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先后三次到淅川采风,走村庄、进校园、观渠首、游丹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听,感触很深。

初稿写出来后,陈春建先发给渠首部分小学,征求老师和学生们意见,修改后,又征求了个别评论家和出版社老师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打磨十多遍,历经四年多时间,才正式出版。

《碧水映丹心》亮点频多,是一部对新时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

一是体裁新颖,是国内第一部描写新时代少年儿童护水题材的长篇小说。二是主题站位高远。作品表现了渠首的少年儿童们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着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表现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三是小切口大主题。通过对少年儿童护水故事的描写,引出渠首父老乡亲们为了南水北调,几代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表现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四是小说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构画出了一幅宏大的壮阔的生活画面。

五是小说表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和担当精神,吻合了少年儿童们入队的誓言和初心。六是宣传了护水的科普知识。小说中的科普知识都是真实的,孩子们读后会从中受益。七是小说故事的背景材料都是真实的,小说人物也都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真实可信,很接地气。八是小说体现了思政教育,让孩子们走向社会,亲身感受,从而厚植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

《碧水映丹心》对于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来说,堪称一个时代的精神标记。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送水,到今年7月份,已经十年零七个月了。十多年来,一泓清水从南阳渠首陶岔,欢腾北上,昼夜不舍,惠及沿线20多个大中城市,一亿多人。同时沿线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实现了河清、岸绿、水畅、景美。

沿线吃上丹江水的人们,看了作品后,会知道这水来之不易,心生感恩。感恩渠首一代又一代人的大爱报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所以,这本书既适合学生和老师们阅读,也适合成人们阅读。

这部作品既是对世纪工程南水北调精神的标记,又是宣传河南、宣传南阳的一张闪亮名片,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优质素材。既是一部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也是对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

渠首几代人的大爱报国精神,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必将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 文/图 陈明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