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课程建设“四维”发力 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大江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15:50
2025-09-15 15: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黄 强)近年来,九江学院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发展生命线,锚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以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打造一流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数字赋能教学”四维发力,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布局,打造一流课程“新高地”

学校紧跟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战略部署,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科学制定一流课程建设路径。通过实施《九江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培育体系,全面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课程开发与优化升级,并通过定期组织阶段性检查与评估,强化对一流课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学校制定了《九江学院绩效评价办法》《九江学院重大成果、贡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通过组织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研讨会、邀请已有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分享建设经验等举措,持续推动课程质量的提升。

截至目前,学校已立项建设涵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五类校级优质课程188门,覆盖全部专业大类,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7门。47门次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超星学银、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平台,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共享,共开设325期次,累计选课人次达到29万,其中《眼科学》入选学习强国国家平台,《走近<红楼梦>》选课高校达到288所,一批代表性“金课”以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外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

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

学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出台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方案,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功能,积极构建“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格局。

学校依托文科类、理工医类两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近三年邀请省内外教学名师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十余场,组织2000余人次教师参加专项培训,广泛开展教学竞赛和示范课展示活动,培育了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90门,并获批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学校通过超星教学平台搭建“课程思政资源库”,面向全校教师展示课程思政示范课案例资源94个,同时评选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3个,形成一批实用、有效、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切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融合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开辟校企合作“新路径”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九江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出台《九江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九江学院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建设指标体系》,鼓励教师将产业需求、企业需要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推动企业与学校共同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打造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优先支持建设了一批内容前沿、方法创新、深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让学生“学在真实环境中,练在真实项目中”,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欢迎。近三年,学校立项培育了58门校级校企合作课程、20门指导性校企合作课程,其中7门课程获批省级校企合作一流课程,获批门数位列全省本科高校首位。

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学校系统推进了校院两级“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与“真实项目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50门课程依托超星平台完成了系统化资源建设,内容涵盖课程大纲、教案、PPT、教学视频、真实项目案例、试题库及作业库等多个维度,累计建设真实项目案例1000余个。这些成果显著丰富了教学资源形态,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赋能,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技术赋能教学变革,系统构建“智能+”教育新生态,全面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打造集智能互动、远程协作和小组研讨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空间,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对校本超星教学平台进行全面升级,重点建设课程知识图谱与智慧课程门户,开放AI助教与AI伴学等功能板块,协助教师进行学情分析、作业批改与答疑管理,为学生提供24小时个性化问答、学习提醒与知识导学服务。为主动应对教育数字化趋势,学校着力构建数字化教学培训体系,2024年至今开展AI赋能教学应用等专题培训及工作坊8期,组织数字教学线上培训10余场,累计培训2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AI应用能力。2025年,立项建设首批校级智慧课程6门,3门课程入选首批“智慧课程新疆行”项目。学校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授予“教育数字化合作伙伴”,智慧教学新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未来,九江学院将紧密围绕学校“3353战略”总体部署,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系统化、多维度的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优秀课程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全体教师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