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至丹东高速铁路(简称沈丹高铁)迎来开通运营十周年,十年来,沈丹高铁共安全优质高效发送旅客1.2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3.4万人。
一路通,百业通。沈丹高铁十年征程,不仅改变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方式,更为区域融合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高铁一通,转换时空。沈丹高铁开通后,沈阳至丹东的出行时间从3小时34分压缩至最快1小时09分,本溪、丹东正式融入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千里江陵一日还”照进现实。为进一步提升出行便捷度,沈丹高铁推行“公交化”运营模式,平均30分钟便有一趟列车,最短间隔仅5分钟,真正实现旅客“随到随走”;针对频繁往返的“双城族”,还推出“计次票”等创新服务,让出行更经济、更灵活。十年间,沈丹高铁不断拓宽老百姓的生活半径,从日常通勤到周末出游,从走亲访友到求学就医,民生福祉沿着延伸的铁轨持续升温。
高铁一带,机遇澎湃。沈丹高铁的十年,也是辽宁东部经济加速奔跑的十年。通过与哈大高铁、京哈高铁、长珲城际铁路及丹大高铁等线路无缝衔接,构建起贯通辽宁、辐射东北、通达全国的快速交通网络,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流动。以往深藏于山野间的本溪山货、产自沿海的丹东黄蛏子,借助高铁“加速度”走进全国千家万户,既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也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同时,“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推动沈阳的产业资源向本溪、丹东辐射,带动沿线城市形成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十年间,沈丹高铁打破了区域产业协作的空间壁垒,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高铁一牵,客源万千。一条高铁,激活了一串产业,更串联起无数“诗与远方”。沈丹高铁作为“辽宁最美高铁”,将本溪水洞、凤凰山、鸭绿江断桥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催生出“高铁+旅游”“高铁+研学”“高铁+红色文化”等多元融合新业态。越来越多的游客乘着高铁而来,感受辽东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不仅带动了景区发展,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沿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捧起“旅游饭碗”。十年间,沈丹高铁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沈丹高铁十年飞驰,穿梭的是距离,凝聚的是机遇,谱写的是未来。我们期待,这张流动的中国名片将继续承载人民的期盼,驶向更加广阔的发展新天地。(蒋书琳、唐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