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合规"指南针":从填补空白到引领行业的实践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0 16:4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10 1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四川省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指引》,江苏省也同步更新《江苏省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指引(2023版)》。两份地方指引的出台引发行业关注——它们的核心框架均直接援引自2022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这部由法律界专家团队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正以"合规标尺"的姿态,重塑着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的行业生态。

时间回溯至2021年,彼时中小企业合规管理领域存在显著的制度空白。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合规管理不知道从哪下手"的困境:内部制度零散、评价标准缺失、外部指导缺位;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推动企业合规时,也缺乏可量化的评估工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的制定被提上日程。作为核心起草人之一,张静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百余家中小企业,梳理金融、制造、商贸等多个行业的典型合规痛点,最终构建起涵盖"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指标"三大维度的完整体系。

这部标准的突破性首先体现在"可操作性"上。不同于以往原则性指导文件,它将合规管理细化为"制度建设""运行机制""文化培育"等7大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每项指标均设置具体评分标准。例如在"合规风险识别"环节,标准明确要求企业需建立"风险数据库",并按"发生概率-影响程度"进行四象限分级;在"合规培训"方面,不仅规定年度培训时长,更要求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这种"量化+场景化"的设计,让中小企业首次拥有了"按图索骥"的合规操作手册。

截至2025年6月,除川苏两省外,浙江、广东等地也在酝酿基于该标准的地方指引;在企业端,已有超3000家中小企业参照标准完善合规体系,某制造企业通过对标整改后,合规风险事件同比减少67%,融资成本下降2.3个百分点。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地方指引的出台,这套"合规方法论"正通过政策传导与企业实践的双向互动,逐步从制度文本转化为可执行的管理逻辑——地方指引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细化标准条款,为企业提供"本土化"操作指南;中小企业则将标准要求嵌入内部制度,从风险识别到流程优化,从培训考核到文化培育,构建起覆盖全经营环节的合规管理网络。这套"护航指南"不仅助力企业降低违规风险,更通过规范经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与融资可得性,切实成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

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合规要求日益严格的当下,这部诞生于行业痛点中的标准,正以"看得见的实效"证明:好的制度设计,不仅能解决当下问题,更能为未来发展铺就轨道。而它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