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生舟影,街角跃龙腾—— 蒋村街道全域未来社区中的龙舟印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0 16:4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10 1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蒋村,淙淙不息的河水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孕育了深厚的龙舟文化。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胜会,锣鼓喧天、百舸争流,是蒋村最富激情的文化名片,也承载着蒋村人民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与拼搏精神。

从去年开始,杭州市西湖区的蒋村街道启动了一场深入肌理的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焕新行动,社区、桥下、街角、公园......处处旧貌换新颜,提升风貌样板新变化。尤为可贵的是,龙舟元素被精心融入每一处改造细节,让这份独特的文化印记,在新家园的画卷上熠熠生辉。

第一站:水道蝶变,千年传统有了新舞台。

曾经基础设施简单、码头狭小的十字港,如今成了一条流动的“龙舟文化长廊”。市民可走上延伸入河的水上游步道,近距离感受龙舟竞渡时水花飞溅的激昂与震撼。临水而建的观赛看台拾级而上,视野开阔;专为下水仪式增设的新码头,既延续了传统仪式的庄重,也拓展了休憩赏景的雅致空间。

至此,十字港不再只是一条河道,更成为蒋村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坚实而崭新的承载地。每年端午,数十艘龙舟竞渡穿梭,鼓声震天,旌旗飞扬——而这一次,人们不仅可在岸上呐喊,更可漫步水上,沉浸于擂鼓与浪涛之间,真正零距离触摸这一水乡盛事的脉搏与温度。

第二站:桥下空间焕活,“龙鳞”照亮归家路。

在过去,浙大玉泉路桥下空间是地图上的虚线——昏暗老旧,市民宁可绕道而行。而如今,桥下东侧约900㎡的立体化改造工程完工,明亮舒适的通道让“15分钟便民生活圈”走进现实。

一整面极具视觉张力的“龙舟鳞甲”艺术墙,如百舸争流时闪耀的波光,次第展开,与之呼应的,是竞渡人形雕塑——他们以充满动感的造型定格奋楫争先的瞬间,仿佛正破墙而出,激流勇进。

“奋楫正当潮,奔竞向蒋来”。如今穿行于此,人们不再匆匆而过,而是驻足、感受、共鸣。这处微空间,已成为一座敞开的龙舟精神展览馆,无声却磅礴,陪伴每一位居民驶向更温暖、更光明的日常。

第三站:全龄共享,在街角邂逅水岸新生活

曾经灰秃秃的竞渡广场,如今焕新为一座分区明确且充满互动性的全龄化市民广场。

东侧竞技运动场令人眼前一亮——整个区域以湛蓝色地胶为底,犹如一片开阔的水面;其上以白色线条灵动画出球场边界,更绘有一幅巨大的龙舟简笔画,线条流畅、意态生动。舟形跃然“水面”,浪纹相伴左右,清新明亮之中漾动着竞渡的活力与诗意。

中部的浮漪广场延续“舟行碧波”理念,以动态铺装呼应水流韵律;西北角大树聚场则立有8组龙舟桨造型立柱,灯光点缀下如桨影浮动,宁静中暗涌奋进的节奏。

整个广场以龙舟为魂、以水为韵,在现代化改造中“让河流浸入公园”,讲述蒋村的竞渡传统与社区新生活。

第四站:党群同心,龙舟精神浸润社区新空间

不止于水上,不止于竞渡。龙舟精神,早已从宽阔的河道,浸润到社区治理的每一个末梢。

蒋村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龙舟文化为灵感,入口处庄严的龙首雕塑与两侧船桨造型相呼应,寓意方向一致、合力前行。室内特别设有传统木雕龙头展柜,与现代设计对话,传递勇毅与共融的精神。墙面艺术化呈现船桨元素,宛如一部立体化的龙舟文化史诗,凝聚原住民的记忆与新居民的归属。

竞渡社区则围绕“同心竞舟”主题,在空间设计中融入龙舟符号。楼梯间展示竞渡精神相关论述,彰显党建引领、奋楫争先的社区气质。更以龙舟队伍结构比喻治理模式:街道如鼓手统筹全局,社区党委如踩艄手协调落实,多元力量如划手同舟共济。儿童户外区域还增设龙舟主题游乐设施,让新一代在游戏中传承迎难而上、协力向前的龙舟精神。

终点:也是起点

这场全域焕新,改变的不仅是外在的风貌,更是内在的共同体精神。龙舟,不再只是端午的狂欢,它成为了我们蒋村街道的“精神图腾”,化入一墙一隅、一草一木,无声地讲述着团结、拼搏、奋进的故事。

(图片由 沈姝颖、安道释野 周晟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