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龙跃黔岭,盘兴高铁奏响富民强省新乐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0 15:1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10 15: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9月6日7时46分,57201次检测车从盘州站轰鸣驶出,盘兴高铁正式启动联调联试,驶入工程验收关键期,这无疑是贵州交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它不仅标志着贵州“市市通高铁”的宏伟蓝图即将圆满收官,更预示着黔西南地区的发展将迎来质的飞跃。

盘兴高铁的建成通车,绝非单纯的交通基建成果,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黔西南州长期受困于交通瓶颈,盘兴高铁宛如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动脉”,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堪称连接民生、守护生态、通往富裕的“黄金之路”。

铁脉贯黔,重塑交通新格局。全长约98.3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的盘兴高铁,是贵州省城际铁路网的关键一环。其开通后,贵阳至兴义的行程将从4小时锐减至2小时内,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将构建起“1至2小时高铁交通圈”。届时,贵州将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实现市州中心城市高铁全覆盖的省份,彻底改写“地无三尺平”带来的交通困局。这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催化剂,为贵州民生保障筑牢根基。

匠心筑路,攻克地貌新挑战。在喀斯特地貌上修建高铁,挑战重重。盘兴高铁桥隧占比高达90.66%,位居贵州高铁之首,列车大部分时间穿梭于隧道、飞驰在桥梁之上。建设团队直面岩溶、高瓦斯、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以技术创新破局。全长13317米、最大相对高差715米的妥乐隧道,施工中遭遇大型溶洞、涌水等难题,建设者运用前沿技术成功化解。更值得称道的是,项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隧道弃渣科学复垦,变废为宝开发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完美平衡。

文旅交融,激活发展新引擎。2025年暑运,贵州铁路发送旅客达223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热度可见一斑。盘兴高铁开通后,将串联起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等知名景区,大幅提升黔西南旅游可达性。当地正加速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完善接待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积极迎接高铁旅游热潮。沿线少数民族村寨也借势发力,深挖布依族、苗族文化特色,发展民宿、非遗展示、民俗节庆等业态,将文旅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从“天堑难越”到“通途纵横”,盘兴高铁不仅是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更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动缩影。这条承载着千万贵州人民期盼的钢铁动脉,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用交通串联文旅资源,正以“高铁速度”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文/罗玥、李国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