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赴“约”:支教志愿者与大山孩子的“双向奔赴”

跨越山海赴“约”:支教志愿者与大山孩子的“双向奔赴”

来源:鲁网 2025-09-05 16: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8.25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星火乡伴支教实践团一行十余人,从各自的家乡出发,跨越山川,抵达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支教实践活动。从课堂教学到课余陪伴,从知识传递到心灵交流,志愿者们用行动践行教育初心,为山区孩子们编织了一段充满温暖与成长的美好时光。

1、精准对接:扎根乡村,摸清孩童需求底数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贴近乡村生活场景、实地走访全覆盖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通过课上课下的日常活动,了解学生们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例如,部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沉默寡言,存在社交胆怯问题,我们将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学生们的心声,精准捕捉到学生们身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让支教工作更贴合孩童成长需求,助力乡村孩童实现全面发展。

2、双轨课程:基础巩固+兴趣拓展,点燃未知火花

本次活动支教团队创新性构建“基础巩固+兴趣扩展”双轨课程体系。首先我们利用“小老师带学”的方式筑牢学生知识根基,让求知热情在课堂持续升温;其次结合教师特长与学生需求,开设美术手工、音乐合唱、科学实验、等兴趣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与艺术体验中发现自身闪光点。双轨并行的课程模式,既弥补了乡村教育的短板,又为孩童搭建了多元成长的舞台。

3、暖心陪伴:“心灵树洞”+课后互动,守护童心成长

乡村孩童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灌溉,更离不开情感滋养。我们在课堂教学,志愿者们更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课间时分,每个课间,通过“成长沟通会”,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梦想。得知部分孩子性格内向,志愿者们一对一谈心,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自信成长,支教团用点滴行动向孩子们传递温暖。未来,我们将继续延续这份温暖,让每一颗乡村童心都能在关爱中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4、成果绽放:乡村文化日里,孩童展风采获认可

为乡村孩童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支教成员引领学生组队吟唱《爱我中华》,声音稚嫩却充满力量;其次带领同学们演示“热气球”“降落伞”等科学发明,条理清晰地讲解原理;以及手工、美术课堂所呈现的“成品汇报”,引得支教老师为每个孩童送上“专属成长卡片”,写下对他们的肯定与期待,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孩童们在认可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5、双向成长:志愿者践诺奉献,亦从孩童身上悟初心

支教不仅是志愿者为乡村孩童传递知识的单向付出,更是一场“志愿者践诺奉献、孩童唤醒初心”的双向成长之旅。志愿者承担起“临时家长”“心理陪伴者”的角色用专业与温情为孩童搭建成长支撑,志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在困境中向阳生长”:曾因备课压力焦虑的志愿者,在看到孩子摔倒后笑着爬起继续奔跑时,重拾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将成为我们共同珍藏的记忆,为未来的人生路注入持久的力量。

6、星火续航:总结经验再出发,持续照亮乡村教育路

针对本次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建议后续支教建立“前置调研机制”和“短期实践+长期跟进”机制,提前进行深度调研并通过线上辅导持续跟进学生学习,组织志愿者每周进行一次线上答疑,持续跟进学习进度;提前与当地学校对接,了解其所缺少的是什么,让支教真正贴合需求,确保支教成果能长效落地,真正为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教育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7、收获成长,让青春更有意义

此次支教实践,不仅为山区孩子带来了知识与陪伴,也让志愿者们收获了深刻的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山区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赵伟颖

摄影:徐丽涵

指导老师:李佳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