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电厂 AR 智能头盔亮相:聚焦安全生产痛点,探索电厂智能穿戴应用新价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5 17: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05 17: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准东电厂联合上海成套院,在智能穿戴技术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共同完成AR 智能头盔的应用研究并在生产中投入使用。该系统以增强现实(AR)技术为核心支撑,融合 AI、实时通信(RTC)、空间定位(SLAM)等技术能力,针对传统电厂运维中安全管控难度大、跨场景协同效率低、设备故障处理周期长等实际痛点,提供具象化辅助解决方案,为电厂生产运维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图1 AR智能头盔应用

传统电厂作业中,人工巡检依赖纸质单据、设备故障需专家现场支援,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操作误差与安全隐患。此次上线的 AR 智能头盔,从根源上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作业人员无需手动操作,即可接收标准化工作流程指引,90 分贝嘈杂环境下语音识别率仍达高标准;借助远程协作功能,现场人员可通过第一视角音视频实时连接专家,搭配 AR 动态标注、文件共享,疑难问题解决效率大幅提升,有效减少设备停工时间;内置的设备知识库整合设备台账、工艺流程图、音视频教程等资源,佩戴头盔即可随时查阅,无需携带厚重资料。

在设备检修场景中,AR 智能头盔有效解决了 “故障定位难、协作效率低、维修周期长” 的传统难题。以往电厂大型设备(如汽轮机、锅炉系统)出现复杂故障时,检修人员需反复查阅纸质手册确认结构原理,遇到超出经验范围的问题,还需等待技术专家到场支援,导致设备停机时间延长。如今,检修人员佩戴 AR 头盔后,可通过 AR 视角直接调取设备三维拆解模型,关键部件的安装位置、规格参数、维修流程等信息实时悬浮在实景中,无需频繁翻阅资料;若遇到技术瓶颈,只需发起远程协作,后方专家便能通过第一视角画面同步查看设备状况,借助 AR 动态标注在实景中圈定故障点、标注操作步骤,搭配系统内置的设备维修知识库(整合历史故障案例、维修规范),快速明确解决方案。以一次锅炉阀门故障检修为例,通过 AR 头盔的远程指导与数据支撑,故障处理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近 40%,大幅减少因设备停机造成的生产损失。

图2 AR智能检修

针对运行智慧巡检,AR 智能头盔则通过 “流程标准化 + 数据智能化”,改善传统巡检 “效率低、易漏检、数据难追溯” 的问题。传统巡检中,工作人员需携带测温仪、万用表等多种设备,手动记录仪表数据、拍照留存设备状态,不仅占用双手、耗时耗力,还可能因人员经验差异导致漏检错检。现在,巡检人员佩戴 AR 头盔后,系统会按预设路线自动推送巡检任务清单,到达指定设备区域时,AI 视觉识别功能可自动读取压力表、温度表等数据并实时上传至后台,无需人工手动录入;同时,系统内置设备运行阈值标准,若检测到参数异常(如轴承温度超标、管道压力波动),会立即弹窗预警并提示排查方向。此外,巡检全程自动记录音视频,后台可实时查看巡检轨迹、调取历史数据,确保每一项巡检任务 “有迹可循、责任可溯”,有效提升巡检质量与管理效率。

图3 AR智慧巡检

准东电厂相关负责人表示,AR 智能头盔的上线,是电厂推进 “科技兴安、科技提效” 的重要实践。未来,电厂将持续深化 AR 技术与生产运维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保障运维安全,为电厂行业智能穿戴应用发展提供 “准东经验”。(图片由王立勇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