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科院研究员:中国科技强军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盛大阅兵仪式上新型装备集中亮相备受关注,这些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国日报》刊发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童真署名文章,表示中国科技强军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军科院研究员:中国科技强军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3 15: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盛大阅兵仪式上新型装备集中亮相备受关注,这些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国日报》刊发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童真署名文章,表示中国科技强军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文章提到,百年变局深度演进下,科技变革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军事科技创新不断发展。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成为军事科技创新“试验场”,无人作战平台、AI指挥决策、远程精确打击、电磁信息攻防等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引发作战理论、制胜机理、军事制度等领域深刻变革,战争形态向无人化、智能化加速嬗变。

科技创新成为争夺军事主动权的重要抓手。历史上,英国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美国紧随并引领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为其争霸护霸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以无人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加速推进,其颠覆性影响已深度融入国家安全与军事竞争领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抓机遇、竞相布局。可以说,谁主导了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领域,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主导权。

科技强军是赢得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必然选择。为在战略博弈中占据主动,世界主要国家在军事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竞争激烈。各国纷纷出台战略指导文件、设立专职管理机构,积极布局和发展无人作战系统、人工智能、高超声速武器、量子通信等前沿军事科技,加速前沿军事技术的战场应用,以抢占技术发展先机、军事变革先机与战场制胜先机。

文章表示,世界主要国家在推进科技强军过程中,呈现出规律性特征。

首先,无人作战力量渐成战场主角。为充分发挥无人作战力量的军事优势,世界主要国家积极研发新型无人装备,各型无人机、地面机器人、无人艇、无人潜航器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军21世纪以来已研发超过50种无人作战装备,并仍在加大研发和投入。俄军在2035年前无人机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打造国产无人机系列。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军事融入。各国将人工智能技术视为夺取未来战场胜利的关键,加紧推动其向军事实践领域全面融入渗透,以实现作战能力智能化转型。澳大利亚国防部也曾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主要作战域。日本防卫省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机侦察巡逻、军舰维修等领域的运用。

高超声速技术不断走向完善。高超声速武器的出现使传统的防空反导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乌克兰危机中高超声速导弹的实战运用,将高超声速竞赛推向高潮。俄罗斯的“匕首”“锆石”“先锋”等多款高超声速武器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强大作战能力。中国的“东风”系列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势头强劲。

量子通信技术竞争日益激烈。量子通信技术的颠覆性作用,能够迅速改变世界军事竞争格局,各国都在努力占据量子通信领域的制高点。中国已在量子雷达、量子计算机、量子通讯卫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美国空军量子地磁导航系统、英国海军量子加速计、澳大利亚国防科技集团的量子钟均在加紧测试与验证,实现拒止环境下的高精度无源导航。

网络空间技术成为博弈焦点。各国不断攻克网络攻防核心技术,加快形成非对称战略威慑能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军开发的网络战备管理系统已在2023年6月投入使用,可支持全方位网络作战。英国防部授予美国Jacobs公司网络安全支持合同,为本国战略司令部下属的国防数字机构网络战部门提供支持。

中国稳步推进科技强军战略。通过大力投入战略必争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在隐身技术、无人作战、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超声速武器技术发展迅猛,海空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无人作战装备体系日臻成熟,卫星航天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战略防御与定向能武器创新突破,国防工业体系全面升级,海外保障能力持续拓展,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今年阅兵活动将安排部分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参阅,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

文章结尾强调,科技强军既是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战略抉择,更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实践路径。中国科技强军为的是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军事实力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而非追求霸权。中国军队始终秉持正义属性,中国科技强军提升了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能力,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未来,中国将继续以积极昂扬的姿态推进科技强军建设,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让军事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捍卫和平的盾牌。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