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专家:阅兵彰显中国军队制度自信与战略透明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仪式。国防大学专家王晓光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表示,阅兵既是国家武力的集中展示,更是政治意志与战略意志的透明表达。

国防大学专家:阅兵彰显中国军队制度自信与战略透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3 15: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仪式。国防大学专家王晓光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表示,阅兵既是国家武力的集中展示,更是政治意志与战略意志的透明表达。

文章提到,近年来,中国通过多次重大阅兵,对内彰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制度自信,对外昭示维护和平与开放透明的战略定力。从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到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阅兵,神圣庄严的阅兵仪式,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是中国以和平为底色、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全球宣言。

文章强调,近年来中国阅兵倾向于直观展示中国军队体制创新方面的重大成就,其核心变革在于打破传统礼仪性编排,转向实战化、联合化编组,展现了制度自信,是改革重塑的实战化呈现。2017年朱日和阅兵首次按作战体系编组受阅方队,陆上作战、信息作战、战略打击等9个作战群混编亮相,体现“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2019年国庆阅兵进一步深化这一理念,领导指挥方队由数百名来自军委机关、五大战区的军官组成,凸显指挥体制的扁平化与高效化。这种编组不仅是组织形式的变化,更是对改革强军战略的制度自信宣示。

与此同时,阅兵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是中国国防工业崛起的缩影,同时来自于科技兴军的硬核底气。2019年国庆阅兵中,40%装备首次亮相,东风-41洲际导弹、巨浪-2潜射导弹、歼-20隐身战机等“大国重器”悉数登场,且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此次九三阅兵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从开国大典的“万国牌”武器到今日全链条自主研制,中国军队仅用数十年时间便完成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的跨越。这种体系化展示标志着“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已然成熟。

文章强调,中国阅兵始终强调“以武止戈”的和平属性,这是一种战略透明,是以实力为底色的和平承诺。每一次阅兵都致力于打破外界关于中国军队“秀肌肉”的误读,都是对于中国防御性国策的再确认。2015年抗战阅兵邀请17国军队参与;2019年“蓝色贝雷”方队代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维和出兵国。这种开放姿态旨在传递“强军不称霸”的逻辑:展示武力是为了慑止战争,而非发动战争。在历次阅兵中,核导弹等战略武器的公开展示,被视为中国“透明威慑”的关键一步。火箭军明确其定位为“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这种主动披露而非模糊隐藏的策略,既降低误判风险,也向潜在对手传递清晰红线,既体现了战略沟通的理性姿态,同时也彰显了大国战略成熟和自信。

文章表示,阅兵是凝聚国民认同的“高光时刻”,也是军民融合的精神纽带。2017年朱日和阅兵首次在野战条件下举行,受阅官兵征尘未洗即受检阅,方队成员从战位直达站位。这种“战斗姿态”强化了民众对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信任。而抗战老兵受阅、英模部队旗帜展示,更将历史荣光转化为当代国防意识,唤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投身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阅兵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符号化实践,是国际安全对话的“中国方案”。通过展示维和、反恐、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中国向世界提供区别于霸权逻辑的公共产品。这种叙事将军事力量转化为“负责任大国”的信用背书,推动构建“正义力量大联合”的国际共识。

从“战场点兵”到和平盾牌,中国阅兵的进化史,是一部国防现代化与战略透明度同步提升的启示录。它既非穷兵黩武的炫耀,亦非封闭僵化的自说自话,而是以制度自信为根基、以战略透明为路径、以和平发展为归宿的国家理性表达。当“大国重器”与蓝色贝雷帽同框定格,中国军队的终极使命已然明晰:以不可撼动的实力威慑战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守护和平。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