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为期62天的2025年全国铁路暑运结束。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日均1537万人次,同比增长5.8%。
铁路作为民生出行的重要载体,暑运期间的顺畅运行直接关系千万家庭的出行体验与社会民生的稳定保障。奋战在暑运铁道线上的铁路人,正是筑牢民生保障防线的“螺丝钉”,他们以坚守诠释担当,用实干传递温情,用创新驱动发展,为暑运安全有序保驾护航,更彰显了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夜以继日护安全,细微之处见担当。暑运叠加高温暴雨与客流高峰,给铁路安全保障带来严峻“压力测试”,容不得丝毫懈怠。中老铁路的“夜行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寂静夜色中细致拆解、调试动车组,通过“错峰检修”模式,确保旅客能安全便捷出行;武汉动车检修基地的“智能医生”借助黑科技彻夜为动车组“把脉问诊”,让先进技术成为坚实的安全屏障;火车头检修人员不顾闷热,钻进钢铁外壳内部,对动力核心部件进行细致“体检”。他们在深夜与黎明的交替中坚守岗位,在螺丝与钢轨的细微缝隙间较真,用“时时放心不下”的强烈责任感,将安全二字深深镌刻进每一趟列车的行程里,为旅客出行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
高温酷暑守一线,平凡岗位显温情。炎炎夏日里,烈日下的坚守格外动人。广西凭祥的调车员顶着盛夏酷暑,专注编组中越跨境班列,即便汗水浸透工装也丝毫不敢分心,用严谨操作打通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保障跨境运输顺畅;郑州东站的工作人员穿梭在各个设备间,反复检查、检修空调系统,只为在“蒸煮模式”的盛夏里,让旅客能在清凉舒适的环境中候车、出行;金华车务段客运值班员邢思源凭借日复一日的积累,练就手绘全国铁路图的绝活,用精湛业务为旅客精准指路,解决出行难题。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把舒适送给旅客、把辛劳留给自己,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深情。
创新突破谋发展,实干笃行向未来。铁路人的奋斗,从不只停留在简单的坚守,更体现在不断突破、追求创新的进取中。机修钳工张大成深耕检修一线多年,面对技术难题不退缩,潜心研发智能检修神器,成功破解行业技术瓶颈,用创新实现提质增效,为铁路检修工作注入新活力;中老、中越跨境班列的顺畅运行,背后是铁路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联通内外的务实实践,为国际贸易发展搭建起便捷的物流桥梁;从过去传统的“人工巡检”到如今高效的“智能把脉”,铁路检修模式的升级,更彰显出铁路系统与时俱进、拥抱科技的活力。他们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纵横交错的铁道线上书写着的时代答卷。
“螺丝钉虽小,却能发挥关键作用”,这些暑运中坚守岗位的铁路人,是个体,更是群像;是劳动者,也是守护者。他们的付出,应当被看见、被铭记,更应汇成激励社会前行的温暖力量,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共同为美好生活与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丁兆学、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