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洒落,秦巴山脉的层层农田泛起金色光芒。在湖北省竹山县楼台乡的烟田里,一片片烟叶迎风舒展,绿意盎然。一位烟农蹲在地头,轻轻捻起一片厚实的烟叶,笑容满面:“今年这烟叶长得扎实,烤出来都是‘金叶子’!”
图为竹山县楼台乡烟叶种植基地。刘卫星 摄
科技赋能,智慧烟田焕新颜
“过去防病治虫靠的是一桶药一肩挑,现在用了太阳能生物防虫技术,虫害少了,烟叶更健康了!”在楼台乡烟叶种植示范基地,技术员指着连体式烤房中的自控设备介绍道。指示灯闪烁之间,“体力种烟”的传统正悄然转向“智慧种烟”的新模式。
图为技术人员在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牛浩 摄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竹山烟草对职业烟农培训体系的持续深耕。面对山区烟农分散、技术基础不一的现实,竹山县局创新构建“点—线—面”三维培训体系:
“点”上突破,以新烟农和种植大户为重点,实现技术培训全覆盖;线”上贯通,围绕土壤保育、绿色防控、烘烤工艺等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知识链;面”上融合,通过田间课堂、短视频教学、直播答疑等形式,让技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条烘烤教程视频点赞破万,烟农半夜都在看!”技术员举着手机笑着说。
匠心烘烤,金叶飘香富农家
走进标准化烤房群,热浪中弥漫着甜熟的香气。轻触电子屏,实时跳动的烘烤曲线清晰可见。“现在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温差超过异常区间自动报警,再也不用熬夜守火了!”技术员推开观察窗,一片片金黄油亮的烟叶映入眼帘。
图为现代化烤房内景。刘卫星摄
这座烤房,正是竹山烟草“创新驱动+培训赋能”双轮战略的缩影。近年来,竹山县局打造“知行雁·竹闯”科技创新工作室,组建专家团队攻关技术瓶颈,多项成果落地转化。“路通到田头,电接到烤房,我们种烟更有底气!”一位烟农感慨道。硬件支撑与软服务并重,政府与行业携手织就了一张坚实的产业保障网。
沃野生金,薪火相传产业兴
一位年近六十的烟农掏出一本卷边的“种烟日记”,上面工整记录着从整地到烘烤的每一个细节。“现在技术员随叫随到,我们学得明白,种得放心!”他笑着说。
夜色渐深,烤房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希望的光芒洒落山间。窗外烟田渐隐于暮色,但那份炽热的振兴脉搏仍在心中回荡——它镌刻在烟农粗糙的手掌间,融化在烤房沁人的甜香中,轰鸣在自动化机械的运转声里。
曾经的重山阻隔之地,如今因“金叶”而焕发新生。竹山烟草人以培训为犁、创新为种、服务为雨,在秦巴沃野上奋力书写“一片叶子带动一方百姓”的温暖答卷。当烟农账本上的数字持续攀升,当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当科技与匠心在这片土地上交汇生辉——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每一片舒展的烟叶上,熠熠闪光。(图片由刘卫星 牛浩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