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持续拓宽消费场景 多措并举助力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2 13: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02 13: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围绕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意愿、优化消费环境、解决消费堵点,部署了一系列力度大、覆盖广的举措,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打开消费市场新空间,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更加注重消费转型按下“加速键”。

随着消费在驱动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激发民众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经济蓬勃发展,不仅是金融机构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也是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入洞察民众消费需求新变化,借助数智赋能打造全方位“消费+金融”生态体系,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为消费经济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融入消费场景,打造特色权益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持续开展一系列惠民活动,全面打通多元化优惠福利与众多生活消费场景,让民众在“买买买”过程中得收获更多实惠,切实提升“金融惠民”成效,以金融之力撬动更广泛的消费生态,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该行着力打造以支付绑卡、支付达标、惠老支付为主题的“惠支付”品牌。联合支付宝、微信、淘宝、抖音、美团、银联云闪付等头部平台,持续开展“月月享十惠”、“惠享支付日”、“缤纷绑卡礼”、“锦绣浦发·惠享支付”等特色促销。2025年以来,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紧扣节假日、购物节等热点,推出多个专属优惠重磅活动,并在微信、支付宝收银台投放立减优惠。同时根据不同重要节点(新春、五一、端午、节气等),开展各类主题的客户权益活动。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在手机银行搭建“云网优惠”商户优惠平台,精选河南银联旗下的商超便利、餐饮U券、热门权益等吃喝购行模块,覆盖瑞幸、携程、喜马拉雅、唯品会、网易严选、永辉超市等多个商户品牌优惠,开展系列惠民促消费活动。除此之外,还联合河南银联在手机银行“爱河南”专区平台引入政府消费券发放入口。

此外,在信用卡消费方面,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深化与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现象级品牌的合作,大力推广已上线的“大牌茶饮半价购”爆款活动,精准刺激年轻及高频客群的消费欲望。同时定向推送多元商城内的低价日常爆款产品,提供“积分+现金”、“零息分期”等组合优惠,强力刺激积分消耗与高频购买,深化与“浦大喜奔”APP的绑定。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将持续深耕信用卡热门消费场景,投入餐饮、商圈等优惠,丰富各品类消费商户活动。

强化信用赋能,需求量身定制

为助力提振消费,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坚持“金融为民”初心,不断加大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聚焦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秉持让消费者“贷得起、贷得到、贷得易”的理念,不断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积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该行以科技驱动,基于个人征信、公积金、社保、外部数据等多维度公信力数据,推出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浦闪贷”, 用户可通过浦发银行APP在线快速申请信用贷款,无需传统抵押担保。“浦闪贷”依托大数据模型和决策系统实现快速审批与实时放款。为帮助用户节省贷款利息,该产品支持用户先申请授信额度,待用户需要使用资金时再提款。在授信额度上,用户若通过面核,“浦闪贷”的额度上限可由2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更好满足居民装修、教育培训、购车等消费需求。

构建养老体系,助力银发经济

针对蓬勃发展的银发经济,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构建了以“养老特色网点+专属权益”为特色的“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据了解,该行为提升银发客群服务品质,打造养老工作室特色网点,形成常态化银发客户活动机制,引入专业康养服务,打造“乐龄有浦,相伴同行”权益体系,联合太保、泰康等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特色服务,培育专业养老金融咨询师队伍,大力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及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当前开户量超8万户。

在医疗康养方面,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携手太平洋保险公司在私人银行中心及下辖养老工作室设立“康养小站”,引入多项医疗监测设备、开展中医理疗问诊等康养活动。在消费激励上,该行每月20日推出老年客户刷卡消费折扣,并与太保等合作“养老社区入住权+金融方案”,客户购买指定理财或保险产品,可获优先入住资格或费用折扣。

未来,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将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金融服务在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持续拓宽消费场景、创新产品服务,推出更丰富、力度更大的消费支付优惠活动,全力推动消费市场繁荣,为河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