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1日长沙讯 最近,家住长沙市雨花区曹家坡路的张爹爹发现,附近废弃已久的湖南飞碟新材料公司老旧厂区变成了“飞碟营地”。房子还是那旧房子,但看起来焕然一新:里面开了咖啡店,年轻人都来排队。“我们这地方,要热闹起来咯!”张爹爹说道。
雨花区有不少这样的工业留存,在老旧厂房改造中,通过文化赋能与商业创新,实现记忆情怀、商业价值和城市更新三重共赢。
长沙华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振中2005年开始从事城市更新项目。2023年下半年,他在全国摸底调研,一眼看中位于雨花区曙光中路232号的湖南飞碟新材料公司。
与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相比,园区的建筑本身反而没有大动,仅仅刷了4遍清漆。
来到“飞碟营地”,可以看到一个4000平方米的本地茶馆“曙光茶厂”,提供39款湖南本地茶及上百款湖南各地的米粉。对面是木星酒吧,保留着斑驳以及“质量检验室”的牌子。目前已经有近20家商户入驻,将在国庆节对外开放。
如今,雨花区已经有不少工业遗产焕发新生,定位决定了老厂房的改造路径。比如,新梁仓发力夜经济,越“夜”越美。这里曾是国网电力的老厂房,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产业升级,老厂房闲置,13.5亩的黄金地段成为“人气洼地”。新梁仓一期投资超4800万元,打造集美食餐饮、休闲趣游、文创娱乐于一体的网红打卡新地标。目前已完成70%的招商,引进了易裕和、茶颜悦色等多个新消费品牌,夜间客流占75%。
侯家塘附近的爱民里则是文艺格调。其前身是长沙市纺织机械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在改造中,原有老厂房的粗犷得以保留,主理人门店审美风格各异,为老厂房注入了情调和灵魂。在仙峰旅谷,粗糙的水泥墙面和随处可见的书籍、唱片相映成趣;远近咖啡店内保留的钢轨上甚至还有来自过去的灰尘。
当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址华丽转身,用“保留”的方式参与城市更新,快与慢、新与旧、过去与未来达成了统一,理性的商业考量不失浪漫的初心,这件事本身就很有现代化的诗意。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熊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