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法学院党委开展“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1 14:1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01 14: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师生党员、青年学子铭记抗战历史、厚植家国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辽宁大学法学院党委于2025年8月29日开展“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辽宁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曹玲出席活动并向与会人员讲授“开学第一课”。

【追溯历史足迹,感悟抗争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首战之地——北大营营房旧址,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真实再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夜,中国守军部分爱国官兵违抗“不抵抗”命令、毅然奋起反击的历史场景。营房旧址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不屈的历史,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先辈们为抵御外侮、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也让师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深刻内涵,师生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警示现实。

在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重要见证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师生们依次参观了“战俘营史实陈列”“战俘营房场景复原”等展区,这里曾关押过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2000余名盟军战俘。通过珍贵的文物、泛黄的照片、复原的战壕与营房,直观感受到盟军战俘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坚守尊严、反抗侵略的坚韧意志,更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

【党课凝心铸魂,青春告白祖国】

参观结束后,党委书记曹玲在现场为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她指出,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精神史诗,北大营的抗争、盟军战俘营的坚守,都印证着“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国人民不可辱”的钢铁意志。她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团员,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二要厚植家国情怀,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主动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三要锤炼过硬本领,在法学学习与实践中践行“为法治中国贡献青春力量”的使命。

通过此次实地研学全体师生直观地了解了抗战历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党员代表纪诗涵表示:“站在历史现场,才更懂得‘岁月静好’背后的牺牲与奋斗。作为法学学子,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传承先辈的精神,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杨佳奇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确了入党的初心,今后将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结语】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也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通过实地探访抗战历史遗迹、聆听现场党课,师生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历史记忆。法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引导全体师生以史为鉴、砥砺前行,让红色基因与法治信仰共生共长。

辽宁大学法学院专职组织员王修川、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岳绥元、各支部学生代表参与此次活动。图片由辽宁大学法学院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