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人走进日照任家台:解码渔村风情,共绘乡村文旅新图景

网络名人走进日照任家台:解码渔村风情,共绘乡村文旅新图景

来源:鲁网 2025-08-29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日照任家台:渔民的院子 大海的乐子——网络名人解密任家台渔村风情”主题采风活动在日照市任家台村开展。多位拥有百万级、千万级粉丝的网络名人齐聚一堂,深入探访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渔村,用镜头记录渔家生活,用文字传递海滨风情,让任家台的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渔村新貌:从“吃不上鱼”到“文旅标杆” 

任家台村的蜕变,是日照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明代时,这里是抵御倭寇的“卫所台墩”,承载着海防重任;上世纪七十年代,“任家台、任家台,打渔吃不上鱼,种地把人饿死”的俗语,道尽了渔村的贫瘠;改革开放后,村民们靠海吃海,从建设码头、发展渔业,到如今深耕文旅产业,450余户、1600余口人的村庄,已形成修造船厂、渔港码头、海鲜市场、旅游民宿等多元业态,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特色旅游示范村。 如今的任家台,三分之一家庭经营民宿,多数从业者深耕行业二十年以上,以“服务周到、物超所值”赢得大批回头客,旺季时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盛况。为确保采风活动公平公正,村里延续“抓阄分配”的渔家传统,将140余户民宿名单折成纸条,由网络名人们随机抽取采风对象——这一源自渔家资源分配的古老智慧,如今成为基层践行“程序正义”的生动实践。 走进“金雅民宿”“志伟旅馆”等渔家院落,青瓦白墙映着碧海,木门悬挂的红灯笼点缀出浓郁渔家风情。屋内原木色桌椅搭配海风主题挂画,推开窗便是带着咸鲜的海风,闭上眼能听见不远处的浪涛声。“很多人担心海边潮湿,但任家台的渔家院藏着巧思——通风敞亮的设计,加上渔民世代积累的生活经验,屋里总是干爽,晚上盖着薄被睡觉,连梦都带着海风的鲜甜。”千万粉丝文旅博主东野先生(黄鑫)的描述,道出了渔家民宿的独特魅力。

山海风味:海鲜盛宴里的渔家本真

“来任家台吃海鲜,吃的不是精致摆盘,而是大海最粗粝澎湃的本真。”百万粉丝博主庄志明律师的评价,精准概括了任家台海鲜的特色。清晨,民宿老板从码头采购活蹦乱跳的梭子蟹、生蚝、扇贝,以清蒸、葱烧等简单做法激发食材本味,人均百元便能实现“海鲜自由”,性价比远超网红餐厅。 采风期间,一道“贝壳大会”让网络名人们印象深刻——清蒸牡蛎、扇贝、海虹等贝类汇聚一盆,鲜气扑鼻。人文博主将其戏称为“贝壳大会”,引发网友共鸣;军事博主包明、律师博主庞九林等还特意记录下海鲜市场的热闹景象:休渔期里,摊主们摆出库存与调配的海鲜,大拇指粗的活虾二十余元一斤,海蛎子十元三只,鲍鱼三五元一只,价格亲民;加工区座无虚席,来自河南、江苏等地的游客大快朵颐,停车场里豫A、豫K、豫G等牌照的客车随处可见,足见任家台对周边游客的吸引力。 除了海鲜,任家台的“海苔香”绿茶同样令人称道。在村边的“御海湾茶博园”,全国首个近海生态茶园里,茶树在防风林与大海的滋养下生长,全年只采春季一茬新芽,孕育出独特的“海苔香”。这里既是茶文化公园,也是游客体验茶道、入住茶香民宿的好去处,让“茶旅融合”成为渔村文旅的新亮点。

文旅融合:从历史记忆到现代体验

任家台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海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的文旅体验。在任家台礁石公园,“石犁子”巨石形似农具,仿佛在“耕海牧渔”;百年石臼老灯塔复制品昂首矗立,虽不再指引航程,却成为渔村的精神地标;“神龟探海”巨石旁的“龙泉井”,大潮淹没仍保持清冽甘甜,流传着龙王报恩的传说。每到农历六月十三渔民节,村民们还会举行“抓行”仪式,通过抓阄分配渔场,传承渔家文化。 国防教育与红色记忆在这里同样鲜活。退役的日照619猎潜艇停靠在海滨,这艘曾安全航行8万公里、荣获“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艇”称号的战舰,如今成为爱国教育与军事科普的载体,游客登舰触摸舰身,便能回望海军峥嵘岁月。不远处的任家台排船厂,更是传承百年的“活态非遗”——开料、装肋骨、捻船等工序代代相传,九〇后村支委任宗兴介绍,这些用桐油、生灰、麻丝弥合船缝的古老工艺,至今仍在木船建造中发挥作用,让传统与现代在渔港共生。 夜间的任家台同样精彩。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户外实景历史剧《东海上人姜子牙》以密林、荷塘为舞台,用光影演绎姜太公“愿者上钩”“牧野之战”等经典桥段,观众随剧情辗转,既赏剧又健身;8月9日凌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任家台附近海域发射吉利星座卫星,成千上万游客在海滩见证火箭升空,熊熊火焰照亮夜空,成为渔村难得一见的“科技盛宴”。

网络赋能:让渔村故事传得更远

此次采风活动中,网络名人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传播者”。拥有五百万粉丝的文旅博主张玉峰与同行在月色下整理图像素材;千万粉丝军事博主包明用无人机记录渔村全景,实时直播分享;人文博主黄胜友作为日照“女婿”,更是持续以“黄衫”为标志,向网友推介日照海鲜、美景与好人。 活动期间,“任家台民俗度假村推荐官”聘请仪式举行,日照市网信办、街道旅游部门及村两委负责人为网络名人们颁发聘书。“来了任家台,真是不白来。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来!”受聘博主们纷纷表示,将以荣誉为责任,持续为任家台代言。截至8月13日,仅微博平台,#日照渔家院就来任家台#话题阅读量超1.1亿,#日照任家台三道湾四道菜#话题阅读量超4300万,两个话题均登顶实时热度榜,任家台赶海园(礁石公园)在相关排行榜中也从第七跃升至第一。 任家台村的实践,正是“自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从早期的专家博客到如今的短视频、直播,网络名人们以真实体验为基础,用鲜活内容搭建起渔村与外界的桥梁,让“三道湾”(金沙滩与国防教育基地、渔港与市场、赶海园与礁石公园)的地理特色,“四道菜”(贝壳大会、白灼对虾、香辣蟹、渔家大嫂一锅鲜)的美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未来,任家台村将继续以“民俗+民宿+文旅”为方向,在提升景区规划、完善公共服务(如增设座椅、优化卫生间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这座海边渔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成为更多人心中的“海滨桃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