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鸿鹄北疆 校地同行”实践团赴内蒙古开展就业探访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鸿鹄北疆 校地同行”实践团赴内蒙古开展就业探访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8-29 16: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内蒙古只有草原和牧场吗?” “现代农牧业如何科技赋能?” “青年人才在北疆有何作为?”带着这些疑问,7月18日至7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鸿鹄北疆 校地同行”就业实践探访团跨越千里,深入通辽、呼和浩特两市,对话政府、走访企业、探研基地,在7天行程中触摸北疆农牧产业跃动的科技脉搏,亲见智能工厂替代传统牧栏、草种芯片修复生态、千亿乳链联通世界,队员们惊叹:这片绿色沃土,正是西农青年建功的“新蓝海”!

校地同行促发展 英才兴蒙谋振兴

“给平台、给政策、更给归属感”,这是队员们走访通辽人社局后的最深感触,7月18日探访团来到了通辽市人社局,座谈会上人社局副局长张品华从人才的引、育、管、用四大环节全面介绍了当地人才政策,重点介绍了如一次性安家费、专项编制指标、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和人才公寓等极具诚意的优厚待遇,让队员们纷纷感概政策之优厚。

探访团与通辽市多部门探讨高校人才就业问题

为深入探访当地“两黄”产业,即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两大产业,19-20日,探访团除了到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了解作物育种的科研进展之外,还走访了汉恩集团、通辽大北农等企业单位,用一线生产的角度观察产业发展状况。

探访团在通辽农牧业企事业单位调研

直播互动践悟产业发展 多校联动共谱兴农新篇

7月21日,探访团来到呼和浩特这座草原上的明珠城市,开启了为期4天的青城之旅。初到呼市,探访团就亲身体验了当地专为来呼求职的青年学子免费提供的“青春驿站”,在同人社局的座谈会上更是在“青翼栖所”微信小程序上了解到了更多力度大、投入多的优惠政策,让队员们为内蒙古对人才的重视感叹不已。随后探访团来到优然牧业赛科星研究院,赛科星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性控冻精生产能力,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全国第一被誉为“性控繁育第一股”。队员们在这里看到科技如何在上游赋能“中国乳都”,让中国奶强壮中国人。

探访团与呼和浩特市多部门探讨地方人才引进政策

7月22日,在与呼和浩特市团委、文旅局、组织部等单位座谈后,在呼市团委的协调下,探访团与黑龙江大学实践队伍开展联学联建,首先到呼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了解城市发展脉络,随后赴蒙草种业中心、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参观交流,亲眼看到生态修复种子库储备2000余种乡土植物,用“草科技”锁住黄沙,看到每小时40吨奶粉的智能生产线印证“中国乳都”实力。

7月23日,探访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走访了金宇生物、蒙牛集团。在金宇生物,五校学子在全国最大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见证了30人如何生产出足以覆盖全国70%的口蹄疫疫苗,在蒙牛,同学们看到了一杯鲜奶的无限可能。随后,探访团联合呼和浩特市团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及内蒙古赛科星、金宇生物、内蒙古正大等当地知名企业开展了直播带岗,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反响热烈。

探访团在呼和浩特市团委开展直播带岗活动

7月24日,探访团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同动物科学学院开展座谈交流,双方就博士招聘相关政策展开交流,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地融合、促进产教协同开展深入讨论。

探访团与多所高校在呼和浩特市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探访团对话政府、走访企业、探研基地,零距离感受内蒙古农牧产业的科技脉动与政策温度,七天的草原足迹,将为西农学子架起通往祖国北疆的就业长桥。(艾群轶 刘瑞亮 李翔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