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喜临门2025中报:一场关于战略转型的接力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9 16:4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9 1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盈利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喜临门交出的年中业绩报,为行业变革提供了一个具体样本。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喜临门营业收入40.21亿元,同比增加1.59%,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加14.04%,展现出稳健的发展韧性与较强的盈利弹性。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被喜临门定位为“AI元年”,其利润结构的改善并非来自传统品类的规模扩张,而是得益于AI睡眠产品等高附加值智能品类的显著增长。这也表明,其长期投入的智能化转型战略正逐步进入收获期。

根据半年报,技术层面,喜临门研发中心联合院士工作站升级“净眠除醛技术”,将催化除醛技术创新性应用于床垫领域,革新室内甲醛治理模式。推出新款净眠M系列产品和0胶床垫,契合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求。

产品层面,旗下智慧睡眠生态品牌“aise宝褓”系列产品,覆盖全国高线城市200余家终端门店,并入驻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报告期内,新增上市aise宝褓云享系列、喜临门AI净眠E系列产品线,进一步丰富AI产品矩阵。

在喜临门内部管理中,AI模块已嵌入人力资源、质量检测等系统,显著提升流程效率;客户服务端,AI智能客服系统实现常规咨询24小时响应,有效提升服务转化率,达成降本增效目标;门店智能选床系统累计服务超13万人次,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消费决策体验,增强终端服务的竞争力。

渠道建设上,喜临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构建以“线下专卖店+线上主流平台”为双核心、跨境电商与新零售协同发展的“1+N”全渠道体系。同时,喜临门与2800余家中高端酒店保持稳定合作,提供睡眠场景解决方案。

国际市场与品牌矩阵建设方面,喜临门持续服务宜家、EMMA、NITORI等全球知名品牌,并在泰国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国际业务支撑能力。通过收购米兰映像股权,持股比例提升至81%,强化沙发品类布局。与意大利高端沙发品牌“夏图”和“M&D”建立合作,形成金字塔式品牌矩阵,覆盖不同消费层次。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喜临门正系统性地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运营效能。尽管转型过程中伴随财务费用增长等阶段性阵痛,但其成果已体现在盈利结构的优化与品牌价值的提升中,为同行提供了从规模制造迈向价值智造的实践参考。

喜临门的“隐藏菜单”

在结构化调整之外,喜临门能够稳健穿越行业周期,还得益于其深植已久的“隐藏菜单”——一套以数据、生态和品牌为核心的系统竞争力。这不仅构成了企业发展护城河,也带来了一条差异化转型思路。

1数据资产:从睡眠报告到AI陪伴

喜临门持有国际、国内各类有效专利1928项,位列全球床垫行业专利前十,也是中国床垫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成立行业首个公益睡眠研究院,并与院士团队共建工作站,持续深耕睡眠研究。

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睡眠指数的企业,喜临门连续十三年推出《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著提升了公众睡眠健康认知。

今年3月,喜临门与清华大学成立“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精准感知”与“情感交互”,推动技术从“AI助眠”迈向“AI陪伴”。

这些长期积累的睡眠数据资产,不仅为产品迭代提供了坚实依据,更在个性化健康管理、睡眠障碍干预及医疗健康融合等领域,具备深厚的开发潜力。

2生态协同:从产品到场景的跨越

喜临门的生态布局历经了从产品到场景的持续升级。

2014 年发布全球首款智能床垫健康睡眠系统;2020年推出搭载Smart Wave护脊深睡系统的Smart1智能床垫,推动行业进入“智能深睡”新阶段;2023年与诺贝尔奖得主团队合作发布AI睡眠产品,实现技术跨越式升级;2024年全新科技睡眠品牌“aise宝褓”亮相,标志着喜临门向智慧睡眠服务生态的全面转型。

今年7月,喜临门与强脑科技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推出全球首款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的AI床垫“宝褓・BrainCo”,首次实现从脑电层面无感干预睡眠,不仅为消费者带来突破性体验,也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家居场景的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

这种生态协同并非个案,喜临门与尚品宅配持续十一年的战略协作,在研发、渠道与数据层面实现深度协,夯实了跨场景用户运营基础。

基于上述布局,未来喜临门的商业模式将不再局限于产品的一次性销售,而是逐步延伸至睡眠健康订阅服务、个性化数据应用、智能睡眠场景解决方案等可持续收入模式,构建起以用户睡眠健康为核心的闭环生态。

3品牌价值:从传统制造到睡眠科技跃迁

通过将品牌定位从“家居制造”明确转向“睡眠科技”,喜临门不仅摆脱了传统家具制造商的固有标签,更成功跃迁至更具前景的大健康赛道。

这一新定位将带来多重价值:一方面提升品牌形象,产品不再局限于材料与工艺的竞争,而是进入技术效能和健康结果层面;

另一方面,科技属性的强化降低了企业对地产周期的依赖,使其更直接地服务C端用户,建立起更稳健的客户结构和业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喜临门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2亿元,在国内布局八大生产基地,并建成行业首家5G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实现工艺数据化、生产自动化和物流智能化。该制造体系不仅提升了品控水平和响应速度,也增强了企业应对成本波动与订单不确定性的柔性能力,成为其实现科技转型的底层支撑。

行业转型的启示与思考

喜临门转型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家居行业提供了可靠参照。其发展路径表明,企业若想真正实现突破,不能只满足于在传统模式下做得“更好”或“更高效”,更要有勇气跳出原有框架,从根本上重构价值创造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这条路径并不容易复制。它要求企业拥有扎实的技术积累、跨界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坚持长期主义的战略耐心。即便对喜临门自身而言,转型也远非一片坦途。

尤其当前阶段,如何将已有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持续胜势”值得企业深思。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市场教育,即如何将“科技睡眠”的概念,从小众高端市场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打破规模天花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化发展。

与此同时,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其商业化进程与迭代速度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企业资金实力与战略定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是喜临门面临的独有问题,更是整个家居行业在科技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未来家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局限于产能和渠道,而是越来越依赖于用户洞察、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的能力。能否从“制造家具”转向“提供服务”,从“售卖单品”转型为“运营场景”,将成为企业能否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分水岭。

在这一过程中,也呼吁政府、行业机构及资本市场重新审视家居行业的价值维度,关注那些真正以创新和用户价值为驱动的企业,为其研发投入与长期转型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喜临门的探索仍在进行中,但它所指向的方向已经清晰:只有坚定技术投入、重塑用户价值、开放合作共建生态,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与产业波动中,走出一条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增长新路。(图片由喜临门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