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果的“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7 14: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7 14: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时节,阳光如瀑。

在安徽省淮南市杨公镇陈庙村的一百多亩无花果种植基地,繁茂的枝叶间,圆润饱满的无花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种植大户汤本周满脸笑意:“今年春天专门从蒙城拉来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无花果的口感比往年更香甜啦!”

2019年,在外地做工程机械生意的汤本周,因兄弟三人都在外地,父母无人陪伴,思索再三,他决定返乡创业。

返乡后,汤本周的家人先开了一家以售卖日常消费品的小店,并办理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成为卷烟经营户,为周边邻里提供生活便利。他自己则专注村委会事务,也在这一年,汤本周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从那之后,汤本周有了一个“甜甜”的心愿,利用家乡资源带领村民创收增收。

烟草客户经理王东在日常走访时,得知汤本周的想法,鼓励他搞果树种植来增加收入。

“当时心里没底,不知道种啥好。王经理帮我分析,说咱们这儿的土壤和气候适合无花果生长,而且无花果营养丰富,附加值也高,市场前景很大。”汤本周说,客户经理王东特别热心,帮他上网查找资料、选品种,出了不少力。

经过前期考察,汤本周在试验田里引入山东威海青皮、四川波姬红、新疆金傲芬三个优质品种。

随着无花果的试种成功,汤本周又对销路问题犯起了嘀咕。毕竟自己对市场销售毫无经验,要是果子成熟后卖不出去,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就在他为此发愁时,烟草客服部主动伸出了援手,联系周边乡镇的超市、水果店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开销路。

“现在我的无花果,品种好,质量高,特别受到合肥市场的青睐。”汤本周指着枝头的青皮,笑得合不拢嘴,“通过科学化种植,现在亩产3000斤,保守估计,经济效益万元以上。”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汤本周看到了希望,他迅速扩大种植面积。看到这些,其他农户也心动了,找到汤本周,希望能跟着他一起种植。

作为村主任,汤本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分享,从选苗、种植到养护,都一一耐心指导。在汤本周的带动下,村里的无花果种植面积逐渐发展到如今的一百多亩。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仅仅依靠售卖鲜果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汤本周又开始琢磨新的出路,他发现无花果干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市场需求也不小。于是,他购置了相关设备,搞起了无花果干的深加工。新鲜采摘下来的无花果经过清洗、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变成了美味可口的无花果干,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2023年,在合肥举办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妙品仙”无花果干受到高度认可,一举拿下参展产品金奖。一提到这,汤本周满脸自豪。

为了让无花果产业更加稳固,汤本周建立了自己的育苗基地,培育出优质的无花果苗,有效满足了自家和周边种植户的需求,树苗一度远销至云南、山东等地。就这样,集采摘、深加工、育苗等为一体的无花果产业链初步形成。

眼下,正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采摘工作量特别巨大。因此,汤本周雇用了附近村民进行采摘,每个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靠着这份收入,切实改善了大家的生活。

为了缓解无花果集中采摘的压力,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谢家集八公山分局(营销部)组织红马甲志愿者来到种植基地进行义务采摘。他们冒着酷暑,穿梭在果林间,小心翼翼地将熟透的无花果摘下,放入篮中。大家一边采摘,一边听汤本周讲述着无花果的故事,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的陈庙村,田间地头的无花果成了“金果果”,不仅扮靓了乡村,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一个个饱满的无花果,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酝酿出越来越浓的“甜味”。(图片由张霄、赵之乔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