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铁路人:毫厘之间见匠心,平凡之处显担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15: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道道钢轨纵横延伸,一张张铁路网越织越密,承载着“流动中国”的生机与活力。8月22日晚,“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来自铁路一线的十位工作者用朴实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铁路人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匠心守初心,用平凡铸非凡,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着劳动者的荣光与梦想。

毫米之间见匠心,细微之处显担当。“满意不是标准,标准是更满意”,杭州站“西子号”列车长车菲菲的这句话,道出了铁路人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她用不同颜色的杜邦纸一次性手环贴在旅客的行李箱上,防止拿错行李;结合儿童旅客好动特性,设计防走失贴,将服务细节做到旅客开口前。中国中铁工业的王中美,二十余载与焊花为伴,用100吨焊丝、20万米焊缝,攻克新型钢材焊接技术难题,助力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腾飞,更填补多项国内焊接工艺空白。无论是服务的“毫米级关怀”,还是技术的“毫米级精度”,背后都是铁路人对责任的坚守、对标准的敬畏。他们以“多一分精细就多一分可靠”的执着,将责任镌刻在每一处工作细节里,让平凡岗位绽放出匠心光芒。

钢轨之上传温情,民生线里藏大爱。钢轨延伸之处,不仅有穿山越海的速度,更有直抵人心的温度。广州南站的李元在粤港澳大湾区最繁忙客站,把旅客的“急难愁盼”化解为一张张“暖心笑脸”,让奔波的旅途多了份安心;南宁东站的高明伟,累计寻回失物6000余件,以“小事不小视”的坚守,在旅客与车站间架起信任的桥梁,让遗失的物品重归主人手中,也让温暖在车站流转;青藏铁路马万里,在雪域天路总结出“看敲听诊”工作法,用“铁医生”的敏锐守护高原铁路安全,让“天路”畅通无阻。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恰恰是最动人的“软实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承诺,让漫长旅途充满归属感,让钢轨延伸之处皆有温情。

平凡岗位铸偶像,时代精神永传承。在追求流量的当下,最美铁路人用脚踏实地地付出,重新定义了“偶像”的内涵。王超牵头编写电气检修作业指导书,助力中国检修标准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技术名片;陈永红带领团队扎根高寒高海拔的祁连山区,以“零故障、零事故”的成绩守护列车安全;李元、车菲菲们则用日复一日的贴心服务,让“铁路温度”温暖千万旅客的出行路。他们的“光环”,源于对技术精进的执着、对安全责任的敬畏、对服务品质的坚守,更源于在平凡岗位上永不褪色的初心。这份坚守,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成为传承的纽带,激励着更多铁路人接续奋斗。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铁路的发展画卷不断延展;从一线职工到“最美铁路人”,无数劳动者的身影在铁道线上闪光。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而这份坚守与热爱,必将激励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一起把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写得更扎实、更精彩。(郑力才、简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