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注力护童心 筑梦同行暖成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15: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15: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的日照市利群社区因一场特别的行动而格外温馨,曲阜师范大学“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将暑期实践的新坐标定在了这里。2025年7月7日,这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团队走进日照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围绕“阳光护花照亮未来”主题开展困境儿童关爱实践。怀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用行动为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增添温暖,让青春力量在社会关爱领域焕发别样光彩。此次活动聚焦困境儿童的多样需求,努力搭建多方联动的关爱桥梁,探寻长效帮扶路径,为社会关爱体系的建设注入青年活力。

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深刻认识到,服务的“专业性”与“持续性”是提升帮扶质量的核心。他们打破传统帮扶中“重形式、轻实效”的局限,从困境儿童的真实需求入手,打造出包含心理疏导、成长支持、社会帮扶等多方面的服务体系。从筹备阶段起,团队就明确“精准识别、专业服务、多方协同”的工作方向,力求让每一份关爱都能精准对接需求、真正发挥作用。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撑,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为600名孤困、留守及流动儿童完成专业心理测评,并建立起动态跟踪档案。依据风险等级,团队为不同孩子量身定制服务:低风险儿童会收到定期电话问候,中风险儿童参与团体心理辅导,高风险儿童则能获得一对一专业咨询。团队中的持证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借助沙盘治疗、叙事疗法等专业方法,帮助孩子们释放心理压力,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在助力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团队巧妙地将“物质帮助”与“精神滋养”结合起来。他们为200名儿童准备了定制的“心愿礼物”,这些礼物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挑选,志愿者手写的暖心话语更让礼物充满情感。“圆梦仪式”上,孩子们在游戏互动、电影分享中慢慢敞开心扉,在同伴交流中收获了归属感。此外,“爱国之旅”“海洋之旅”等研学活动,让8到18岁的儿童在实践中拓宽视野,种下远大志向的种子。

活动现场,一项重要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队员与社工站工作人员一同开展信息登记。大家逐行核对表格内容,确保儿童信息准确完整,这些信息将成为精准帮扶档案的重要依据。“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就是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这样的严谨作风,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

团队之所以能提供专业且有影响力的服务,源于其坚实的支撑力量。跨学科团队中有2名持证心理咨询师,与山东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有专门的宣传组负责推广。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心理支持不足”“社交机会较少”等问题,这些都成为此次服务的重点,确保活动切实有效。

凭借跨学科团队的优势,“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整合了各类资源:联合爱心企业拓宽物资来源,组建志愿服务队增强服务力量,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与山东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的合作经验,让团队在活动组织、心理干预等方面更显专业。宣传组通过多个平台宣传,让更多人关注到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

这次活动是曲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也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深化与日照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合作,通过系列服务构建多维度关爱网络,总结可推广的经验,为基层儿童关爱体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困境儿童在关爱中健康成长。相信随着这样的持续努力,会有更多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关爱与陪伴中勇敢前行,绽放精彩人生。而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团队,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服务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关于爱与成长的美好故事。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队员与困境儿童共同参与活动

图为志愿者引导儿童填写心理健康测评量表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队员与孩子们合影

(图片由薛景升、冯端瑞,王琰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