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以法之名,守护民生温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5 10: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5 10: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追求公平正义的漫漫长路中,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始终把目光紧紧锁定在群众最关注、最急切、最忧心的难题上,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精准履职,充分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让司法的温度清晰可感、触手可及。

维权路上的暖心护航

“活儿干完了,老板却找各种理由拖着不给钱。”今年年初,农民工小张和工友来到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寻求帮助,脸上满是焦灼。

“别着急,慢慢说,我们来帮你们捋捋。”负责接待的检察官赶忙递上一杯温水,一边安抚,一边迅速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关键信息。

农民工群体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在讨薪的道路上充满坎坷。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该院检察官主动靠前,提供贴心服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仔细调查取证,全力协助农民工调取劳动合同、工资欠条等关键证据,同时指导他们及时固定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辅助证明材料。

在该院依法作出支持起诉决定后,检察官持续跟进案件进展,协助农民工撰写条理清晰、内容翔实的起诉状,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为农民工开通维权绿色通道,成功为小张等人追回了5万余元工资。

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小张紧紧握住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不仅帮我们要回了工资,还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太感谢你们了!”

军人后方的坚实护盾

“我在部队保家卫国,却保护不了家里人……”现役军人小李的电话打到该院。原来,小李在外地服役,家中的母亲遭遇车祸不幸离世。明明事故责任认定清晰,保险公司却一直拖延赔偿。

了解情况后,该院检察官迅速行动,组建专业办案团队,深入研究涉军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为小李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法律指导,协助厘清法律关系、明确合理诉求;积极协调法院启动优先审理、执行程序,同步以交通肇事罪对涉案驾驶员提起公诉。

最终,法院判令保险公司赔偿105万余元,涉案驾驶员也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收到判决书的那天,小李向检察官发来了一条信息:“感谢检察院的同志,帮我守护好了后方,让我能安心在部队服役。”

民生档案里的温情守护

在该院档案室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民生档案柜。柜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本本卷宗,每一本都记录着一个帮助特殊群体维权的故事:帮农民工讨薪、帮老人追索赡养费、帮残障人士维权……

“对特殊群体来说,法律要成为他们在困境中可以依靠的坚实力量。”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姗川坚定地说。

为了让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更贴近群众、更有温度,该院检察官把办案点搬到了社区的活动中心、工地的简易会议室、军营的学习室,用大白话讲解法律条文,把举证指南绘制成生动有趣的漫画,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群众亲身参与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今后,我们将继续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持续常态化推进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努力成为群众依法维权道路上最可靠、最坚实的后盾,以法之名,增进民生福祉。”张姗川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