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口袋里装满了来自世界的惦念

来源:成都商报
2025-08-19 09: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17日,成都世运会落幕,但这场盛会缔结的国际友谊,却成为永不褪色的印记。

临别之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们向成都世运会的媒体助理志愿者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张明信片、一面小镜子、一组合照……

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见证着十多天相处中悄然生长的跨国情谊,也定格下“后会有期”的约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十几天相处

收获跨越国界的好友

“谢谢你的帮助关心和信息支持,遇见你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媒体助理魏永嘉读着捷克记者送给自己的明信片,字里行间满是真挚。

作为国外媒体记者在成都的“沟通桥梁”,媒体助理们以语言翻译等服务,成为赛事期间最贴近记者的身影。十多天的朝夕相处,陌生渐渐消融,默契悄然滋生,最终收获一段国际友谊。

西南交大志愿者刘婧烨、石子乐服务于日语组,曾为两位日本记者解决注册卡难题。刘婧烨在日语、英语、中文间反复切换,与各方沟通一整天才圆满解决。“两位和我父亲年纪相仿的记者,郑重地向我鞠躬致谢,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刘婧烨说。

后来,两位日本记者特意送上他们带来的小镜子。“这份礼物,他们在日本时就备好了。”石子乐回忆时,眼中难掩动容。

法国记者与媒体助理段海酸的友谊,则藏在两张合影里。其中一张是记者“偷拍”的:段海酸趴在桌上小憩时,两位记者悄悄用手指着她,留下这张她毫不知情的瞬间。“这是朋友间才有的调皮互动,太惊喜了。”段海酸笑着说。

服务期间,段海酸不仅协助记者完成赛事报道,还带他们逛春熙路等地,沉浸式感受成都的烟火与风情。一次散步时,法国记者问:“你在法国有朋友吗?”在她摇头后,对方认真地说:“现在有了,就是我。”那一刻,跨越山海的温暖,让她心中满是柔软。

不止收获友谊

更有成长与视野

对这群多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媒体助理而言,成都世运会的意义远不止于“服务者”的身份。

魏永嘉说,无论身处城市侧还是赛事侧,经过系统培训与实战服务后,每位志愿者都在岗位上找到了价值。

段海酸在服务中看到了更广阔的视野,“这个平台让我在付出,更在快速成长。”她难忘在赛场边看到的场景: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赛后相拥,教练与观众的欢呼交织——这让她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我想更努力地学习,站上更大的舞台,哪怕只是作为志愿者,也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人的风采。”

刘婧烨和石子乐感受到了城市的蜕变:“世运会等国际赛事接连举办,成都的体育场馆越来越多,市民的运动热情也越来越高,整座城市都在变得更有活力。”

盛会虽落幕,但故事未完。那些写在明信片上的邀约、藏在礼物里的惦念,终将跨越山海,在未来的某一天,续写新的篇章。

【编辑:刘阳禾】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