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假说获有力实证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8-18 08: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哈雷型彗星水与地球水的“分子指纹”高度匹配。图片来源: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团队,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首次绘制出哈雷型彗星12P/Pons-Brooks在接近太阳时,其彗发(环绕彗核的气体云)中普通水与重水的立体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彗星的水同位素构成与地球海水几乎如出一辙。这项成果为“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资源”的假说提供了有力实证,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

科学家将ALMA的观测数据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红外望远镜设施的光谱分析相结合,实现了对彗星水体氘氢比的精准测量。氘氢比被称为“水分子身份证”,这一关键参数是追踪太阳系水的起源和历史的重要线索。数据显示,12P/Pons-Brooks的氘氢比不仅创下哈雷型彗星测量值新低,更与地球海洋水体数据高度吻合。

团队表示,这就像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与地球配型成功的水源。作为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冰冻时间胶囊”,这类彗星可能正是地球水资源的“快递员”。此前学界长期存在争议,因为多数彗星的氘氢比值显著高于地球水体,使地球水源自彗星的假说受到质疑。而本次发现首次证实,至少部分哈雷型彗星可能向年轻的地球输送了同款水资源,甚至还输送了其他生命必需元素。

ALMA望远镜的超高灵敏度让科学家捕捉到彗核深处释放的重水分子信号。通过立体成像技术,团队确认这些水分子源自彗星内部冰核的升华,而非源自彗发中的化学反应或其他过程。这项突破性观测不仅验证了彗星物质的原始性,更描绘出太阳系水资源迁徙的生动图景。

(责编:雷哲琼、姜洁)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