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公路运输是货物流通的“大动脉”,承担着超70%的营业性货物运输量。然而,货运物流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货车司机数量占比不到两成,46岁以上占比超36%,货车司机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突出。如何为司机减负、应对行业年龄断层,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此背景下,自动驾驶技术为货运行业带来发展新契机。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运输服务,质子汽车顺势而为,踏上了探索自动驾驶货运的新征程。
“2023年,质子汽车推出曜灵Ⅰ,并提出'最佳资产收益'(BAR)价值主张,通过构建智能货运生态,实现了人员成本降低与运营效率全面提升的双重突破。”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表示。在2025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技术展会期间,质子汽车无人驾驶重卡概念车“曜灵Ⅱ”震撼亮相,若将曜灵Ⅰ视为自动驾驶货运领域的初步试水,那么曜灵Ⅱ则是厚积薄发的集大成之作——创新性融合“动态导流板+智能升降底盘+无人驾驶”技术方案,精准直击行业痛点,为B端物流客户勾勒出智能高效运输的崭新蓝图。
重卡有了“眼睛”:智能感知破解效率瓶颈
“在重卡上搭载了多种智能差异化产品,有紧急制动AEB、超强夜视辅助、540°全息影像、智能领航等,作为智慧重卡的‘眼睛’,可以看清看懂百米外的路况。”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告诉记者,智慧重卡能实现360度多重感知,遇到大雨大雾也不怕,还能提前观察到前方拥堵和障碍、过滤刺眼的强光,通过均匀减速和丝滑刹车平稳行驶。
这些智慧重卡主要应用在哪些场合?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介绍,智慧重卡主要应用于干线物流场景,目前这些智慧重卡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有鄂尔多斯、鞍山、山西等地,可承担各种物流业务类型。
“曜灵Ⅱ可通过高效背车转运模式,大幅减少等货时间,降低空载率。再结合无人驾驶技术让有效运营时间进一步提升,减少人员成本。综合来看,购车投入共减少30%,整体运营成本降低36%。”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表示。
记者了解到,曜灵Ⅱ搭载下一代“点到点”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专为港口集装箱转运、园区内循环、干线物流等B端场景深度优化。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表示,系统具备强大环境感知与决策能力,可从容应对大曲率弯道、模糊车道线、临时占道等复杂路况,实现流畅自动跟车、车道保持及自主导航。其核心优势在于显著降低对专业驾驶员的依赖,理论上可消除空载行驶成本(如司机返程),实现24小时不间断、高安全性运营。
物流车变得“聪明”:数据驱动+生态开放重塑运营生态
在重庆物流园区,三辆曜灵Ⅱ新能源商用车正上演颠覆行业传统的场景:完成甩箱作业的车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另两辆卸货车辆作为“货物”背运返程。这套独创的“母车载子车”动态调度模式,使空驶率、燃料与路桥成本大幅度降低,标志着商用车运营效率进入新阶段。
作为该模式的技术基底,质子汽车依托海量场景数据资产实现关键突破。企业通过市占率领先的传统商用车队,构建全覆盖数据传输网络——在严格遵循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及脱敏规范前提下,每日百万级真实场景行驶数据实时回传至数据中心。“这些涵盖山地、隧道、高温高湿的特有工况数据,正是训练拟人化智驾算法的核心原料。”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透露。目前其自动驾驶研发已完成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范式驱动的三级跨越。
更关键的是,质子汽车明确了“造好车、筑平台”的生态定位。作为整车制造商,其聚焦车辆系统研发与生产制造核心能力,在最新战略合作中联合芯片研发、自动驾驶硬件、算法应用等全产业链伙伴,共同构建开放技术生态。通过打造高性能执行机构、一体化底盘及标准化硬件接口,企业为生态伙伴提供了可快速适配多元场景的开发平台。
“我们不追求全栈自研,而是以平台化思维重构产业分工。”质子汽车副总经理李满强调,这种“强基础+广开放”的双轨战略,既能确保车辆硬件的可靠性,又能加速软件功能的场景化创新,最终推动智能商用车从技术研发向商业落地的高效转化。
战略呼应:融入智慧物流“新基建”浪潮
质子汽车曜灵Ⅱ无人驾驶概念重卡的发布,不仅是中国智慧物流领域的重要突破,更揭示了智慧物流“新基建”的核心内涵正在被重新定义。
当前业界共识,产业链全场景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建设或改造并非全部,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这场既依赖场景支撑又需要海量数据喂养的长跑中,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支撑起足够丰富的场景和数据,进而在运营与研发层面形成推动自动驾驶与物流行业共同进步的双向“正向反馈”。质子汽车通过帝江Ta系、赤轮Re系、曜灵Ⅱ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正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在“新基建”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物流行业正迎来深刻变革。物流企业有望借此完成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转型,整个行业也将加速迈入一个更快、更准时、更安全的新时代。曜灵Ⅱ等创新产品所代表的智能运载工具,正是这场变革中连接数字基建与未来物流生态的核心载体,其发展将直接推动供应链升级和物流新范式的加速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