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甘肃张掖——在河西走廊广袤的戈壁滩上,伴随着牵引机的轰鸣声,一根根银白色的导线在张力机的精准控制下缓缓腾空而起,跨越沟壑与风沙,稳稳架设在巍然耸立的铁塔之间,张掖电厂750千伏送出工程迎来又一重大里程碑——首档导线成功展放,标志着该工程正式由铁塔组立阶段全面转入核心的架线施工阶段,为实现今年9月全线贯通、10月具备带电投运目标按下“加速键”。
作为甘肃省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区域能源保障能力的重点工程,张掖电厂750千伏送出工程起于甘州区张掖电厂750千伏升压站,止于张掖甘州750千伏变电站,线路全长80.51公里,共需新建铁塔169基。该工程不仅是张掖电厂扩建项目的关键配套工程,更是一条连接煤电与主网的“电力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河西电网的输电能力与安全稳定性,为甘肃“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和清洁能源外送提供坚强支撑。
此次首档导线展放作业是整个架线施工的“第一枪”,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对施工组织与工艺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为确保万无一失,国网张掖供电公司精心组织,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一牵六”张力放线工艺。该工艺通过高精度张力控制系统,同时牵引六根导线同步展放,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有效保障了导线在展放过程中不受磨损、扭曲等损伤,确保其机械强度与电气性能满足设计标准。
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实时监控跟踪走板姿态、张力变化及导线行进状态,确保走板平稳过轮、不跳槽、不偏移。放线完成后,测量团队立即开展弧垂观测与精细调整,严格校核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物安全距离及各档距间的几何参数,确保每一米导线都精准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大规模架线作业树立了高质量标杆。
为保障施工安全与效率,该公司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与数字化管控手段。现场采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检,对放线路径、跨越点及铁塔状态进行全方位勘察与实时监控,极大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与指挥效率。同时,项目构建了“气象预警—动态调度—安全督查”三位一体管理体系,通过智能气象站实时监测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动态调整施工窗口,规避恶劣天气影响,确保高空作业始终在安全可控条件下进行。
此外,工程始终坚持“绿色施工”理念,在导线展放过程中同步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减少植被破坏,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践行了电网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首档导线的成功展放,是全体参建单位通力协作、攻坚克难的成果。”现场项目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次成功为起点,全面铺开架线施工,优化工序衔接,强化安全质量管控,确保工程按期优质投运。”
张掖电厂750千伏送出工程的顺利推进,不仅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电力动能,更将为甘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随着一档档银线在戈壁上空延伸,一幅“西电东送、能源互联”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为点亮万家灯火、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甘肃力量。(图片由高天泽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