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镇平,玉石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近年来,镇平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紧扣玉石产业司法需求,创新打造“法润玉乡”工作品牌,以“一以贯之”“两轮驱动”“三措并举”为路径,为“玉乡”特色经济注入法治动能。
延伸审判职能,筑牢纠纷化解主阵地
玉石交易具有珠宝易损、价值评估难等特性,纠纷处理专业性强。镇平法院创新构建多元化、专业化调解体系。首创“双调解”模式,融合“专业调解+行业调解”“调解员+员额法官”双轨机制;邀请7名国家级玉雕大师加入调解智库,借助其在玉料鉴别等方面专长,为涉玉纠纷提供专业意见。同时,在县宝玉石协会分会、县电子商务协会抖音基地设立专业调解工作站,实现涉玉纠纷就地化解。2025年以来,该院已调解涉玉民事纠纷20件,调解率达68.96%,极大减轻当事人诉累,维护交易稳定。
深化案源治理,激活源头预防内动力
镇平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通过行业自律与司法建议双向发力,减少涉玉纠纷增量。在行业自律方面,针对寄售代卖等新兴交易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导镇平县宝玉石协会石佛寺分会制定《镇平县石佛寺镇珠宝玉石行业寄售代卖规范(试行)》,设立信用评级制度,推行代卖合同,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今年此类纠纷同比下降32.24%。在司法预警上,针对寄售代卖管理漏洞等问题,向玉管委、行业协会发出综治类司法建议书,推动系统治理。自发送建议后,相关单位积极整改,2025年新收涉玉纠纷数量同比下降18.09%。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产业法治沃土
镇平法院围绕玉石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施策。在普法宣传上,联合多方力量,深入产业聚集区、电商基地开展“订单式”法治讲座6场次,发布涉玉买卖等典型案例9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防范意识。在纠纷调解中,考虑到石佛寺镇玉产业多民族从业者聚集的特点,在“枫桥式纠纷化解工作站”引入维吾尔族特邀调解员,今年以来已成功运用“乡音乡情 + 法理”模式化解涉维吾尔族同胞案件2起,促进民族团结与市场和谐。在智慧司法服务方面,针对玉石电商产业发达、异地客商多的情况,构建“电子送达 + 在线调解 + 网络开庭”全流程线上便民网,今年网上开庭达667次;创新“云调解 + 执行跟踪”闭环机制,如张某诉李某5000元货款纠纷,法官线上促成协议并监督履行,两月内案款全额到账,实现“调”“执”无缝衔接 。
镇平法院“法润玉乡”工作品牌的打造,为镇平玉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有力护航特色产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