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拂乡野,文明入万家 淇县西岗镇江屯村移风易俗结硕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4 15: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4 15: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前办场婚事,光是彩礼就压得全家喘不过气,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盯着,宴席标准降了,人情负担轻了,日子过得更踏实!”河南省淇县江屯村村民崔大叔的感慨,道出了村里推行移风易俗后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西岗镇江屯村以积分制为抓手,以道德评议会、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为依托,以村规民约为准则,打出一套破除陈规陋习的“组合拳”,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攒积分能换洗衣粉、食用油,还能评‘文明家庭’,现在村里人谁不卯着劲做好事!” 村民李大姐拿着刚兑换完的礼品笑道。江屯村创新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积分范畴,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积累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目前江屯村爱心超市已经发放积分103698分,兑换95879.5分。自积分制实施以来,村民从“要我文明”变为“我要文明”。过去村里常见的乱堆乱放现象基本绝迹,主动参与义务巡逻、河道清理的村民多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简办新办的多了。小小的积分,不仅兑换出看得见的实惠,更兑换出了乡村治理的新动能。​

众人议事树标杆​

5月15日,江屯村道德评议会开议。“玉山家小杨谁见了都说她性格又好又能干”“高大娘和崔大娘家跟媳妇处的跟亲闺女一样”……评议会成员由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通过“群众提、大家评、公示议”的方式,让善行义举广为人知,让歪风陋习无处遁形。

民主议事会成为连接村“两委”与村民的坚实桥梁。每月定期组织议事会,议题从村庄发展规划到村民急难愁盼,全由村民提议、共同商议。会前,议事会成员走家串户,挨家挨户收集村民意见,小到邻里宅基地纠纷,大到村内产业发展,都一一记录在册;会上,每个村民都能畅所欲言,直到找到多数人认可的解决方案;会后,会长带头监督决议落实,确保每一件事都有回音、有着落。

红白理事会则成了婚丧嫁娶的“监督员”。经过村委会多次讨论、大量走访党员群众、在兼顾传统人情和群众承受能力实际情况下,经过红白理事会及“四议两公开”后,规定红白事街坊客随礼100元一律不待客,发一包烟;街坊客随礼200元待客1人……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对违规家庭耐心劝导,对模范家庭公开表扬。

小约定守护大和谐​

“婚事新办不攀比,丧事简办不铺张,邻里互助讲诚信……” 这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是江屯村村民共同商议制定的“行为准则”。为让村规民约落地生根,江屯村在村口、文化广场等显眼位置设置宣传栏,通过村民大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广泛宣传。​

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村里不搞“一刀切”处罚,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促其改正。如今,在江屯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成为新风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成了新常态。​

移风易俗,润物无声。江屯村通过积分制、道德评议会、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不仅破除了陈规陋习,更涵养了文明乡风。下一步,江屯村里将继续创新方式方法,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大地上持续吹拂,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