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卫都街道聚焦“两高四着力”和“五基四化”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果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组织体系,筑牢核心根基
党委统揽全局,抓实抓牢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两个基本盘,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紧盯“五基四化”目标,持续强化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组织保证;调优配强村(社区)包村干部和党建指导员队伍,规范指导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见效。优化组织架构,坚持“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合理划分46个网格,建立健全村(社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体系。做实党员联户,依托“1+5”(1名党员+5户家庭)党员联户责任制,推动党的建设、矛盾纠纷化解、民生实事办理、反诈宣传等工作融入网格,形成“村中有网、网中有格、人尽其责”的管理模式。强化干部管理,实施“头雁领航”“雏雁培育”工程,发挥4名明星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导师帮带制”“实践锻炼岗”等方式,对30名后备干部重点培育。
坚持多元共治,凝聚强大合力
搭建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设立“议事厅”“议事角”,开展“小板凳会”“田间议事”等活动,定期围绕村内事务开展线下议事。依托微信、视频会议等新媒体,搭建线上议事平台,切实将议事场所延伸至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丰富议事形式,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大会、村情民意恳谈会等为契机,在村庄发展规划、村规民约修订、网格化划分等方面,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220余条。整合议事力量,调整充实“一约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调动办村两级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组织政治素质高、参政意识强的老党员、老家长成立“智囊团”“三老团队”等,推动形成民事民提、民议、民决的工作格局。黄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订了切合村情的自来水管理、移风易俗、卫生管理“三项制度”,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风险防控,夯实稳定防线
织密公共法律服务网,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明确村级法律顾问12名,培育“法律明白人”60名,开展咨询服务220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打好社会治安攻坚战,组建五支平安守护队伍,常态化巡逻巡查,开展法治宣传,排查消除隐患;完善“雪亮工程”,对现有摄像头常态管护,按需增配,提升技防效能。拧紧重点人群安全阀,加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再次违法犯罪;对重度精神病、暴力倾向人员,明确专人分包管护,坚决杜绝极端案事件发生。对非法集资、问题楼盘等特殊人群,建台账、明措施,密切关注动态,妥善做好稳控。辖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连续6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优秀乡镇(街道)。
创树治理品牌,提升暖心温度
人居环境提颜值,打造“周三环境提升日”品牌,每周三组织办村两级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对辖区主干道、村(社区)背街小巷开展整治提升,辖区环境实现长效长治。黑龙庄坚持党建引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创新实施卫生评比积分制,通过“三个联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成为全市基层治理典范,荣获河南省五星党支部,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乡村治理百个案例之一。红色物业解民忧,探索实施社区“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红色业主委员会”基层治理模式,党员定期入户走访,征集群众意见及诉求,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由红色业主委员会牵头,定期对“老大难”问题进行议事、评议,邀请居民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协商结果公正公平。围绕小区环境维护、自来水改造、断头路打通等问题开展30场协商议事活动,收集意见建议58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6件。太和社区先后荣获河南省五星社区、河南省规范社区等荣誉称号。